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这么天怒人怨的想法儿自然遭了报应,这报应大概姓“耶律“----耶律真在遣使者入京之前来了密信,密信上说,和平条约可以签,但是他只认蒋溪竹的相印,哪怕李承祚的玉玺他都可以当涂鸦。
天天跟鸟抢老婆,如今又被外族觊觎老婆的皇帝陛下怨念深重,气的险些跑到契丹去,掐着耶律真的脖子让他把这密信吃下去。
闹脾气的皇帝智商绝对不超过三岁,变着法子在宫里作天作地作了三天,终于在第四天的时候被丞相领回了府里。
不知道丞相怎么哄得,反正转天早上的回宫的时候,皇帝陛下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虽然对契丹来使之事仍然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但是终于不再闹着撂挑子,也终于肯耷拉着脸色放丞相出来干活儿,感动哭了一群被他作得痛不欲生的朝臣。
于是在皇帝陛下全程黑脸的配合下,赫赫有名的《辽东条约》终于在大虞京城签订,此约保了大虞后世百年边境安定,被史家评说为天启皇帝在位短短的几年间,最大的功绩。
契丹是大虞边境最大的隐患,如今只靠一纸合约不必损兵折将便能平定边患,朝中气氛着实热烈。
契丹使者离京之前,紫光阁内大排筵席,欢送这位为契丹和大虞都带来了太平的使者。
作者有话要说: 紫光阁内景色如初,紫气与霞光天光云舞。
朱漆墙重新粉刷过后,带着一股透着生命力的红光,琉璃瓦经过几度冬雪的打磨,焕发着蓬勃的光亮;两江总督章义山大人从江南选拔了一波二八年华的女子组为乐班,年前回京述职的时候特意带了回来进献给了皇帝,如今吴侬软语的婉转曲调缭绕在火树银花的宫墙之上,婀娜的丽影与水袖云鬓交错出如梦似幻的仙境。
灯火如昼,烟火漫天,战火的硝烟与离别都模糊的化作了历史漩涡中的背景,眼前方是真正的盛世不夜天。
如今宫宴的座下,再没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贵妃作陪了----宋璎珞如今依旧在席间,只不过顿改昔年妆,一身戎装英姿勃发,与裴文远将军并列而坐,明媚若朝阳。
李承祚派兵助耶律真终于平复契丹之乱那一年,捷报刚刚收到,趁着李承祚心情尚好,朝臣将“立后”一事重提,豁出了倚老卖老随时撞死在金銮殿上的心,没想到没换来皇帝陛下委曲求全的首肯,反而换来了皇帝陛下另一道惊世骇俗的旨意----皇上要放贵妃出宫。
天启皇帝的圣旨是这么写的----贵妃宋氏乃女中巾帼,文韬武略不输男儿,屈居后宫乃权宜之计,朕不忍其枯萎宫中,尊太后懿旨收其为义妹,封安国公主。
皇妃改封公主,此事古往今来未有所闻,险些气死了满朝高呼“不合规矩”的迂腐,纷纷站定了统一战线,分工明确,一波负责上折子,一波负责撞柱子,忙的十分整齐有序。然而任御史文官们闹的如何不可开交,李承祚这皇帝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无论如何都没收回旨意,不仅如此,更是将宋璎珞一指头戳到了江南去办差。
这下朝臣们都傻了眼----正主已经不在宫中更不在京里,他们再怎么闹,也已经成了定局。
旁人都以为李承祚送宋璎珞去江南是避祸的,唯有宋贵妃自己知道,自己这一遭真真是去办苦差事的,如今天下平定,江湖却仍然是一团散沙,李承祚凤凰印在手,退帝位容易,想要彻底的撂下那千钧的担子,却只能是想想了,因此宋璎珞开开心心地给皇帝拍了个任务----隐居可以,但是他仍要统领江湖事。
李承祚应的十分不情愿,带着蒋溪竹大隐于市是他毕生所愿,退位领江湖事确实是他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也彻底打破了他曾经妄想的无事一身轻。
皇帝陛下觉得自己有小情绪了。
既然主意是宋璎珞出的,那事情就让宋璎珞去办----江南百废待兴,此时在江南大兴土木不会引人注意,李承祚干脆的将日后统领江湖之处所选在了江南,将宋璎珞派了出去。
只是李承祚没想到,宋璎珞这一趟江南之行,事情办成了不说,更让她和裴文远凑成了双。一个苦差,一个挖泥,实在是缘分,就是这莫名其妙的缘分,让这两个人,在重新焕发生机的江南里产生了惺惺相惜的革命感情,回来请皇帝赐婚。
此事传回京城时,帝相两人正在御书房议事,向来不苟言笑的丞相闻讯难得露出了一个欣慰而温润的笑意,看看皇帝陛下莫名郁卒的脸色,打趣了一声“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