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龙臻道:“如今不止一个地方受灾,朝廷恐怕没有那么多官员可派,再者,上次虽然大有成效,但是费时费力,劳民伤财,功过相抵,老臣以为,此法并不值得提倡,毕竟只能救一时之急。”
龙臻的意思很明显,他并不认可先前黎烨的做法,只是情况危及,暂且先缓住才是首要任务。黎烨瞬间觉得,自己真是瞎操心,这些大臣这也不可,那也不行,但又提不出有效意见,天天联名上书要让自己在这磨时间,听他们说一堆废话,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这便是他不喜理会朝局的原因,这帮大臣实在太难伺候,且没半点感恩之心。黎烨深吸一口气,尽量不与他们计较,一群迂腐之徒,说多了也只是浪费自己口舌,“既然如此,那便依你意见,先选出合适官员,即刻赴职。”
龙臻摇了摇头,张开牙齿几乎掉尽的嘴巴,说道:“选官固然要选,但新官上任,不知地方情况,经验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带领灾民走出困境,他们需要时间摸索锻炼。然而,灾民受难已久,根本等不及这些新官慢慢来。老臣以为,如今燃眉之急应是镇压地方暴/乱。”
黎烨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什么?不救反杀?他们本就是受害者啊!”
龙臻有条不紊继续道:“陛下,暴/乱不止,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灾民加入暴徒行列,臣恐最终演化成地方起义,到时必会影响陛下统治根基的稳固。”
黎烨坚决道:“不行,不能滥杀无辜。”
龙臻又道:“陛下爱民如子,天下皆知,但事关朝纲稳定,小的牺牲是在所难免的,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三思!”众臣一致喊道。
黎烨大手一挥,道:“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龙臻低垂眉目,言语中充满刁难,他道:“既然陛下不同意臣等的建议,那不知陛下是否有更好的的打算?”
黎烨握紧拳头,他不喜欢取人性命,特别是游走生死边缘,拼命活下来的人。这事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不作为,导致灾民饱受苦难,唯有暴/乱,才可能得到重视,才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若以暴制暴,只会遭来更多的动乱,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到时他们起义,将不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因为曾经战死的家人、朋友。黎烨扫了一眼朝堂里那些怡然的嘴脸,不禁心生厌恶,终于,他说道:“朝廷里的大臣,个个都是经验丰富之人,你们自年少为官至今,对黎国之情况一清二楚,且处事手腕老辣,依本王看,将你们发往地方,主持赈灾,再好不过。同时,本王对新官进行选拔,当新官上任之时,由你们与他们一同赈灾,教受经验,这样,也助于国之栋梁快速成长起来,能独当一面。”
龙臻道:“陛下,朝中大臣大多年事已高,禁不起舟车劳顿,此法恐怕不行。”
上次赈灾,这帮老臣也是用这理由搪塞过去,当时,黎烨还顾及他们的身子,酌情考量。但现在,国难当头,这帮老家伙居然还想着自身安逸,实在天理难容。黎烨沉着脸,问道:“正在受灾的百姓难道就没有年长之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恶劣?你们是人,他们就不是人了?凭什么你们的身体金贵,他们的生命就是个屁?上次韩凌带兵赈灾时说了一句话,你们可还记得?‘生是黎国人,死是黎国魂’,他们都是抱着必死之心上路,你们怎么没有半点觉悟?!”
黎烨说话鲜少如此咄咄逼人,众臣面露怯色,忙道:“陛下息怒!”
“息个屁!”黎烨站起身,在龙椅前来回走了几步,又道:“杞国朝中颇具活力,你们也看到了。本王以为,杞王用官之法甚好,故决定效仿,以让朝廷中有新的、独到的声音。所以,此次赈灾,选用近两年来无突出贡献的朝臣,朝中掌管朝局的重臣留守朝堂,做好后援。新选官员到地方后,与朝臣共事,若受百姓认可度高,且功绩显著,则选来朝廷为官,之前下派的官员则留守地方,为地方官员。”
话一出,朝下登时一片静默,半秒以后,哗然声起,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说这根本就不是去赈灾,而是借赈灾之名贬官!或者借赈灾之名要了他们这帮老家伙的命!自然,黎烨的提议遭来了绝大部分人的反对,不过,也有一部分自认为是朝中重臣的人并未说话,因为这事并不影响他们现在的既得利益,他们没必要搅这趟浑水。
龙臻自然是此次事件的局外人,但他没有沉默,反倒在仔细思量后,竟赞同了黎烨的做法,他说:“老臣也以为,朝中需要注入新鲜活力,才能集思广益,探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