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太监为官记 > 128

128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又可出门远游,黎烨心中欢喜,一路走,一路玩,就像一个大小孩。但当远离都城,行至僻壤之地,黎烨的玩心彻底没有了,因为那些地方仍是民不聊生,战后带来的严重后果,让他们的经济难以复苏。黎烨在宫中不知真实民情,所有文书都写百姓正逐渐走出困境,某某县开辟战后经济建设新模式,百姓生活水平有望在半年内恢复到战前水平。也正是因为这些文书误导,让黎烨以为,战争虽对国家经济造成冲击,但波及范围不广,影响不深,未对百姓造成巨大伤害。然殊不知当亲眼目睹时,什么经济复苏,什么发展新模式,什么百姓安居乐业,全都成了狗屁。

黎烨发现,越是远离都城之地,受到战争摧残得越是严重,尤其是曾被邶军占领过的地方,其城内完全呈现一片萧条之态。老人颤巍身体,上山砍柴,妇女儿童远赴山坳,挑水采药,还有许多身体残疾之人,瘫在城门前,衣冠不整,身上散发恶臭,沿街乞讨,至于四肢健全的青壮年,根本看不到。

黎烨一行人行至此类地方,登时会被村民视为救星,毕竟村中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衣服考究,风度翩翩之人。村民们的直觉告诉自己:他们定是有钱人!

黎烨等人被团团围住,村民们苦苦哀求,请求施舍,他们本是犯了冒犯君王之罪,但在当时的情境下,黎烨根本无从治罪。黎烨命韩凌从包中掏出银两,要施舍于他们,然村民们竟摇头不收,只说道:“公子啊,有没有吃的?现在天下大乱,拿着钱也没用啊!能买到什么?求你们大恩大德,赏我们点吃的吧。”

黎烨不禁愣住,惨然一笑,居然有一天,有人会要吃的而不要钱。

对于这样的现象,黎烨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去了当地官府,表明身份,而后厉声责问当地县官为何隐瞒灾情,弄得民不聊生。黎烨原以为是因贪官作祟,方才会出现此情形,然当他到了县官家里,登时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堂堂一七品官员,竟家住茅草房,且整个家中,无一侍女,全靠那县官的妻子在打点一切。

那地,是真穷。

黎烨问县官为何不开仓放粮?县官便领黎烨去看粮仓,里面的粮食少得可怜,若是用以救济百姓,估计坚持不了十日。

☆、83.有诈

黎烨一连经过数座城镇,其情况大同小异,均因战争导致经济低迷,百姓生活困苦,个个都是夹缝生存。而黎烨也算是明白了,平日里所见的奏章,不过虚假繁荣,要想解决百姓的问题,还是得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由国家支持,百姓才能尽快摆脱贫困。此行黎烨特意走访了女官当政之处,出人意料的,女性以独特的视角,把发展经济之法定位在与邻国交易之上。因为她们深知黎国国内已一片山穷水尽,想从中谋利,其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她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外,例如武国,它是中立之国,本身就具备独立发展的根基,它不需要依附他国,因为它足够强盛。而这样的强国,其经济高度发达,具有巨大的市场与潜力,若能与武国搭成贸易往来,那势必会从中谋利,用以发展本国经济。

所以,在多地官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恢复良田,鼓励百姓耕种时,这些女官把大把的精力放在了与邻国交往之上。女性本来具有自身优势,加之聪颖的头脑,很快就与其他国家达成了贸易协议,不过其中有一种贸易手段,令黎烨略有反感,那便是劳动力交易。即女官把城中所剩的年轻力壮的男子亦或将貌美的女子贩卖给他国,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便是黎国劳动力的流失,若一直发展下去,那么黎国将再无强大的军队,也没耕地种田的农民,依靠短暂的经济效益来牺牲长远利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也或许,这就是女官的狭隘之处,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经过再三思索,黎烨还是下令终止了劳动力交易,黎国可向他国提供任何物品,但唯有人力,是万万不可的。那时,黎烨想到隅国的手工布艺技术精良,而至今,隅国仍属于附属国,是否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向隅国购买布艺,然后转手卖给他国,从而获得收益呢?当时贸易往来的现象并不普及,人们也没有要打开国门,对外交易的意识,所以,根据女官的思路,黎烨迅速想到了经济复苏之法,而韩凌在听闻此想法后,又做了改进,更是把利益最大化了。

黎烨是通过购买手段来获得商品,而韩凌则提倡以剥削手段获得商品。因为隅国本就属于附属国,它需要定期向黎国进贡布艺珍品,现黎国处于危难之时,自然需要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