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北港行
经过大半个月加班加点的忙碌,第一阶段的防洪堤坝总算是修建完毕,为神木镇除去了一大隐患,郑锦总算是稍微的放下心来。
此外,神木镇的制高点上的两座炮台也宣布了竣工,很快安装上了两台大炮,使得神木镇的防御大为提升。
这两台大炮,还是从另一艘闲置的战船上拆下来的。
不过这艘战船并不会一直这么闲置下去,郑锦已将此船命名为“狩猎者号”,并在宣布正式成立海军部的那天,任命了黄老三为狩猎者号的第一任舰长。
狩猎者号的水手人员也全部配备齐全,即将启程开始赶赴远洋捕鲸。
郑锦对对黄老三、周兴等全部人说:
“你们要在捕鲸的过程中,充分学习海上的各种知识,‘狩猎者’将来可是要猎敌对船舰的,可不会一直只是捕猎动物。”
黄老三激动的说:
“世子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郑锦点点头,“登船启航吧,此行无论有无收获,一个月后必须返回。”
捕鲸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就算经验再丰富的捕鲸人,也不敢说每次都有收获,因此郑锦并没有给黄老三下死命令,主要还是以锤炼士兵为主。
所有人都一一登船后,向郑锦敬了礼,这才杨起风帆,缓缓驶出了河湾。
不过出了淡水河后,黄老三并没有急躁的立即将狩猎者号开往远洋,而是朝着他老家雷州驶去。
黄老三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衣锦还乡显摆什么。
捕鲸是十分讲究策略与情报的,绝不能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撞。
而黄老三之所以先回雷州,便是要向相熟的人询问,最近哪里有鲸鱼群出没。
这种情报,只有互相信任的人,才肯互相告知,所以十分考验一个人的人脉和威望……
狩猎者号出航几天后,郑锦难得的空闲了下来,想着也是时候去一趟北港了。
此时秋风渐起,大员的气温总算是降低了不少,不再那么的炎热难耐了,不禁让人心情大好。
就在这档口,农林副部长张华却找到了郑锦,说当初种下的那一片甘蔗林已经可以砍了。
郑锦一开始定下的三大紧急作物:茶叶、甘蔗、烟草,茶树仍在生长期,烟草还差些时候才能采收,甘蔗却率先可以收获了。
郑锦早就让人提前建好了一座制糖坊,制糖的机器也已准备就绪,于是吩咐张华安排人去砍伐甘蔗。
制糖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把甘蔗榨出蔗汁来,后世这一步用的是工业机器,速度飞快,现在神木镇自然是还没有那些。
郑锦这边的榨汁机是纯木制的,大体上是两个咬合得十分紧密的大圆柱,甘蔗从中间穿过,由驴拉动圆柱,咬合力便将甘蔗的汁水榨了出来。
当然了,这木制机器还有诸多细节,能让甘蔗慢慢向前吞噬,省去了许多麻烦。
蔗汁榨出来后,后面的步骤就相对简单得多了,过滤后蒸发,得到糖浆,然后把糖浆倒入煮糖罐中进一步加热蒸发,便可得到红糖。
白砂糖的制作方法要更为复杂一些,目前可以暂时不考虑,郑锦想着还是等有了更好的机器后再说。
他肯定是不满足于现在这种古老的制糖方式的,将来必会从机器到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甘蔗一捆一捆的搬进了制糖坊,木制机器“咯吱咯吱”的运转起来,蒸炉的火烧得很旺,一时蒸汽四处弥散。
郑锦巡视了一番后,不时听着蠢驴的叫声,觉得有些刺耳。
虽然蠢驴蒙住眼睛后,一直不停的在那转着,但终究不是机器,累了便必须停下。
郑锦看了一会,觉得还是得将水磨转盘弄出来才行,依靠水流来作为动力,效力应该会大为加快。
不过郑锦没那么多时间来整这个,便画了些图纸,找来工匠叫他们研究研究,其实也算不得多高明的东西,以那些工匠的聪明,过些时日应该能琢磨出来。
而郑锦的时间如此不宽裕,是因为去北港的计划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
奋勇号再次起航,出了河口后便沿着海岸向南方而去,顺风顺水的话大概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抵达北港。
北港又称“笨港”,是大员岛汉族移民最先到达、最早开拓的地区之一。
所以在明代早期,“笨港”一词甚至一度曾泛指整个大员的中、南部甚至全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