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出来膛线的弊端。
“若是在枪口处设计这样一种膛线,那么在将弹丸往里面塞的时候,不就会被卡住吗?”
毕懋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的确很是老道。
“计然枪口上拉了膛线,那么这弹丸,自然也是要换一换的。”
对于这点,崇祯自然早就有了对策。
于是,他便重新画了一下关于新型弹丸的示意图。
总体上来讲,就是一个类似圆锥体的玩意,底部往里面凹进去一块。
“毕爱卿,这弹丸只需要制造成这样的形状,然后材料用铅。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弹丸设计的比枪口小上一部分。”
“等到发射的时候,这一块有凹陷的地方朝下填充进去,等到内部火药爆炸,产生的气体猛烈地冲进这一处凹陷。由于铅延展性好,整个弹丸就会被撑大,正好与枪口的大小一致。”
“而且将弹丸制作成这样的形状,飞行起来前方的尖头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小,就可以让其飞的更加遥远。”
虽然毕懋康听不明白延展性跟空气阻力到底是一些什么玩意,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理解皇帝的意思。
“陛下,还请容臣回去之后好好的测试一番。若有所成,臣再将成果呈现于陛下面前。”
很显然,毕懋康听崇祯这么说也仅仅只是听得一知半解。
所以他根本就不敢在崇祯面前打包票。
“无妨,这份图纸毕爱卿也一并拿回去研究吧。朕之前让工部找的一种专门用来拉膛线的金属,工部那边也已经找到了,第一批矿石已经交到朕在皇家研究院当中单独列出来的冶炼部里面,毕爱卿回去之后尽管问他们要就是了。”
在扩大水泥工坊的时候,崇祯便将从工部要来的一大批精通冶炼的工匠分出来了一部分,不过一直没有给他们名头,只是让他们在平时负责烧制水泥。
前几天工部找到钨矿之后,这些人便被分了出来,研究怎么样弄出来钨钢这种玩意。
直到现在,崇祯才真正的将他们的名分给定下来。
皇家研究院,冶炼部。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