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折宫谣(重生) > 陈燊

陈燊

“你觉得这法子可用么?”

御书房内,宫玺问着一位身着墨色锦衣之人。

那人回答道:“奴才觉得,这法子很好。天下是陛下的天下,百姓是陛下的百姓,官官相护,于盛朝无益。庸才,就该被剔除”

这人说话极慢,声音阴柔,一手拿着信纸,一手拿着一张黑色的手帕。头上是乌纱制成的官帽,帽子最前沿是一个金镶玉的獬豸,两侧垂着由九个颜色不一,形状不一的珠子串成的串子。

宫玺的手指点了点桌子,“这地方,朕把它交给你,等到明年殿试后,淑妃的舅舅,朕也会安排进去”

“哼哼~”那人闷笑了一声,“陛下还真是为了淑妃精打细算”

“她值得,而且,朕心甘情愿”宫玺似乎有些自豪,提起淑妃时,就差在脸上写上炫耀两个字了。

“快早朝了,今日,奴才陪陛下走一趟吧,不然…怕是有的闹了”起身,掸了掸自己的锦衣,衣摆绣着金边,像是什么花的花瓣。

出门口,看到候在门口的陈福,冲着陈福,冷哼一声。陈福撸起袖子,“嘿”了一声,似乎有些想要打架的样子。但只是做了个样子,并未有其他的动作。

早朝百官跪下行礼,起身后,听闻上头传来一声咳嗽声。这声音不重,但是就凭这声音就知道,这人不是个健康的。

宫连城抬头看了一眼,随后立刻低下头,咽了咽口水。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八个字,说的慢声慢气,很像是有气无力。但下头听着的百官,却有人吓得开始擦汗,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宫玺见无人开口,说道:“嘉县县令的事,让朕很是心痛。这让朕开始怀疑,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如此。好在盛朝能人辈出,给朕出了个主意。以往都是自上而下监管,如今反过来。”

“京都内设立登闻鼓,百姓有冤可直接敲登闻鼓诉冤。朕还会在各地设立一个小匣子,分四面,为的是广开言路。朕听腻了你们的每日无事,天下太平,朕想听听百姓的话。”

“每个县衙都设立一块告示牌,每一条律令,每一条政策,百姓看不懂没关系,县衙安排人一个字一个字的给百姓读清楚了,若有县衙不照做,那这个县令就换个人。”

“朕会成立巡检司,独立于六部之外。监察处看的是天下,巡检司看的是你们这些当官的人。为官不为百姓做主,不如就不做了。苦读多年,为的是什么?读书读书,读的都糊涂了”

“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妥”礼部官员站出来,反驳道。

“呵~,两天前,春风楼的那位月姑娘,这位大人想是很喜欢的”

礼部官员面色通红,无话可说。

“陛下,若行此举,便是酷吏之果,怕是朝野震荡,于国不安啊”御史站出来,反驳。

“呵~,吃了药都满足不了人家小姑娘的人,居然这么会说大话”

“噗——”宫连城没忍住,连忙捂住嘴。

御史步了那礼部官员的后尘,两人都是面色通红,额头的汗,一点点的往外冒。

宫玺一派的人,全部低头,然后越来越低,时不时耸动的肩膀,似乎忍耐的很是辛苦。

皇室几个老王爷窃窃私语,几双眼睛把那两人打量了个遍。时不时传过来什么‘原来不行啊’‘哎哟喂,还找小姑娘’之类的的话。

怕上头那个衣角金线绣花的人再说出些什么,百官顿时安静了。

林太师看了一眼立在宫玺旁边的人,那人很是年轻,就比宫玺大个几岁。是陈安最小的干儿子,也是手段最狠厉的人。面冠如玉,瞧着倒像是位文弱书生,可功夫极高。就连陈安自己也说不准这个小儿子到底到了何种地步。

据说原来这人给自己取名叫陈独,陈安觉得不太好,给他该了个名字叫陈燊,意思是兴盛。

陈燊其人,有时候连自己干爹的话都不会听,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陛下,陈安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陈安的五个儿子中,陈福最长,武功也最低。第二是陈德,第三是陈魏,第四位,除了陈安跟宫玺,谁都不知道,第五就是陈燊。

陈燊向来讲究斩草除根,杀一人是杀,杀一百人也是杀,他杀人从来都是奔着灭族而去。关键他杀人也就算了,杀人之前还把这人做过的混账事全部都让人抄录了,满城的撒,甚至还贴在告示栏上。

文武百官最怕的就是碰见他,家里头一点儿秘密都没有。这人连别人家府邸有几条密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