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轩辕宸孟瑾瑶 > 第六十五章、捐献

第六十五章、捐献

遭水患的是南边,可北边的粮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短短几天,物价飞涨,达官贵人纷纷屯粮,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最糟糕的是城外涌现一批不知从哪儿来的饥民。

皇上下令各地开仓放粮,但储备粮远远不够。

南边治理水患需要银两支持,北边的饥民显然也需要国库。

天元帝有些发愁,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够收取太多赋税,自然灾害什么的本就加重老百姓负担,不可再剥削百姓。

他那个不问世事,遗世独立的九儿子却忽然给他指了条明路。

孟安义走后,府中一半事情被老夫人包揽过去,即使年纪大了,也还是享受大权在握的感觉。

只是没赶上好时候,各种采购价格都翻了一番,这钱到手还没焐热,就要用出去了。

孟安勇留下一部分粮食家用,一部分留给了孟瑾瑶,说是有重用。

绝大部分趁着物价涨得时候卖了,按照他们约定好的,卖的都是富贵人家,故意抬价也没人在乎。

叔侄俩挣了个盆满钵盈。

孟安勇亲自来给孟瑾瑶送银票:“瑶儿,可是托了你的福,二伯才能挣这么多。”

这还是光作物上的盈利,茶叶还没开始卖。

“不敢当,不敢当,都是二伯在辛苦,瑶儿就是提供了消息而已。”

“行了,咱们叔侄俩也别相互恭维了,那粮食我听你的,还剩了一仓库呢。你打算做什么?”

“二伯,咱们挣的这些钱你满足吗?”孟瑾瑶问的很认真。

“挣钱哪有满足的时候,但是就现阶段而言,二伯已经不奢求更多了,再说,还有茶叶呢。”

孟安勇知她是有主意的人,那些余粮肯定有大用。

孟瑾瑶也是有些佩服二伯这样的人的,活得明白,见好就收。

“茶叶平民百姓可有可无,可粮食,就是必需品了。无论是大的米行,还是小的米铺,都在涨价,甚至有些纳为己用,不肯再卖。”

“所以,二伯,那些余粮我是希望你拿出来卖给百姓的,一斗米就比进价高一两银子。或者我也不懂行情,就按平时价格也可以。”

“而且,不能表示的有所偏颇,每个来买的百姓都要登记在册,每家每户不得超过十斗米。”

“你是打算用来救济?”

“民以食为天,农民辛苦几个月,一场大雨就毁了所有,皇上肯定会减税,我们以此发了财,总得有所回报。”

“而且,我们有打量存粮,别的商铺没有,想和我们打价格战也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没人这么傻了。”

“我们顺应了圣意,且替圣上分担,这份美誉非我们莫属。”

“二叔,皇商这条路就水到渠成。”

孟安勇听的暗暗心惊,他都没想过这么多,没想到这个侄女想得这么长远。

“二叔之前都没想过这些,没想到是你一个小丫头片子打算这么多,二叔听你的。”

“依你看,茶叶什么时候卖合适?”

孟安勇很是信服这个侄女,下意识就问了。

孟瑾瑶哭笑不得:“二伯术业有专攻,瑶儿并不是经商的料。这些你自己看着办,瑶儿只等银票。”

经商多年,用什么策略,什么时候用,孟安勇熟门熟路,也就放开手去做了。

孟瑾瑶也没闲下来,太后有令,宣所有夫人进宫。

本来是没女儿家什么事的,可太后多日不见孟瑾瑶,有些想念,特意宣了她。

还是上次赏花的地方,太后已经准备了宴席。

“哀家近日听说百姓生活不好过,但碍于是女人家,不能参与这些事,便想着为他们祈福,所以全是素斋,各位夫人不要介意。”

“哀家已经打算将自己的一些不常用首饰拿出去兑换现银,再拿出些银票来,略尽绵薄之力。”

“太后仁慈,瑶儿也想和太后一样,这是一百两银票,是瑶儿目前为止拿得出最多的了,算瑶儿的一番心意。”

太后慈爱的摸摸孟瑾瑶的头,夸赞她真是个好孩子。

秦氏一看孟瑾瑶又要出风头,不好没表示:“妾身也出五百两。”

其他诰命夫人纷纷出钱,官品高点的出大钱,官品低点的出小钱。

太后笑眯眯的照单全收。

夫人们在御花园相谈甚欢,却不知他们的男人们苦大仇深。

源于今日皇上极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