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别人的抨击和否定
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马在巴黎当差之余,经常替法兰西剧院誊写剧本,以增加收入。许多精妙的剧本让他深为着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誊写的剧本,动手写自己的剧本。有一天他来到法兰西剧院,径直走进当时著名的悲剧演员塔玛的化妆室,张口就说:“先生,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额头,给我带来好运气吗?”塔玛微笑着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说:“我以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名义特此为你这个诗人洗礼!”大仲马一点儿也没在意这位大演员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证实我能做到!”
然而,大仲马花了三年时间写出的大量剧本,没有一个被剧院接受并上演。直到1928年2月11日傍晚,法兰西剧院才给他送来一张便条:“亚历山大·仲马先生,你的剧作《亨利三世》将于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马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体面的硬领,他连忙用硬纸剪了个硬领,套在脖子上便飞奔剧院。但是到了剧院他却无法靠近舞台,因为连座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观众。直到演出幕落以后,剧院主持人请剧作家上台时,大仲马才得以出现在台前,顿时,暴风雨般的喝彩声响彻剧场。当时的报纸如此描述他:“他的头昂得那么高,蓬乱的头发仿佛要碰到星星似的。”这个带着硬纸领子的混血儿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了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紧接着,大仲马的另一个剧本《安东尼》演出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仲马在巴黎成了最走红的青年剧作家。尽管如此,巴黎的许多贵族和一些文坛名家们仍然蔑视他的出身,嘲讽他的黑奴姓氏。甚至像巴尔扎克这样的大作家也不放过嘲笑他的机会。在一个文学沙龙里,巴尔扎克拒绝与大仲马碰杯,并且傲慢地对他说:“在我才华用尽的时候,我就去写剧本了。”
大仲马断然地回答道:“那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巴尔扎克非常恼火,进一步侮辱大仲马:“在我写剧本之前,还是请你先给我谈谈你的祖先吧--这倒是个绝妙的题材!”
大仲马也火冒三丈地回答他:“我父亲是个克里奥尔人,我祖父是个黑人,我曾祖父是个猴子,我的家就是在你家搬走的地方发源的。”
心灵感悟
不怕别人的抨击和否定,就是最自信的人;对过去不后悔,对现在有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就是成功者。
少女的突变
一位妇人带着她的女儿来到心理学教授面前,诉说起女儿的情况:
“先生,我弄不明白她是怎么回事。她对自己的一切都马马虎虎,毫不经心,学业荒废,衣衫不整,吊儿郎当,浮皮潦草;对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神不守舍。她如今都17啦,还这么不懂事,这可叫我如何是好?”
教授笑着说:“请允许我单独跟她谈一谈,好吗?也许我能了解她对自己和周围一切漠不关心的秘密所在。”
母亲走了,教授仔细观察姑娘。这位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少女长得很美,但她的美却被邋遢的外表掩盖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
教授跟她聊天,她似听非听。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她:
“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
这句问话,使姑娘美丽的大眼睛里放射出一缕亮光。她慢慢抬起头来,久久盯着老教授那布满皱纹的善良面孔,一丝深沉的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如同沉梦方醒,看到了新的天地。
“您说什么?”姑娘惊喜地问。
“我说你很漂亮、很好,可你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是个漂亮的好孩子。”
姑娘那秀丽的脸上更多地呈现出了舒心的微笑。这样的话她从未听到过,平时充塞她耳际的除了同学们的数落、嘲弄,就是母亲的谩骂。因而,她自己也就破罐破摔了。
教授拉着姑娘的手说:
“孩子,今晚我和我的夫人要去剧院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特请你陪我们一块去。现在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你愿意,请你回去换换衣服,我们在这儿等你。”
姑娘高兴极了,活蹦乱跳地跑出去,跟母亲一起回家去了。快到时间了,教授听到一阵文雅的、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他惊呆了:一身晚会的盛装衬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两道如月的细眉下是一双动人的眼睛,抬起来亮闪闪,低下去静幽幽,那富有表情的面庞,使她显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