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突,难堪的境地使他更无法有一个好的面孔。
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会回避同学们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很容易就会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一种任何人都可具有的奋斗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少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
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陷。
心灵感悟
缺陷在弱者那里成为自卑的理由,而在强者那里,却是奋斗的起点和动力。
智障儿也能成为冠军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怪人》的报告文学,里面谈到一个乡村神父的养子,智力低下,什么事也学不会,只能在神父家里干些粗活。晚上神父常与一位警官下棋消遣,智障儿无处可去,总是站在一旁,似睡非睡地看着棋盘发呆。有一天晚上正在下棋的时候,神父被人叫去施行涂油礼,警官棋性正浓,看到智障儿正注视着棋局,便信口开了一句玩笑:“你大概想下完这盘棋吧。”不料智障儿居然怯生生地点了一下头。使人吃惊的是,这个从来没有下过象棋的智障儿,居然轻而易举地局局得胜。神父回来听说这一怪事,顾不得疲劳,连忙拉着智障儿对弈,结果神父也连战败北。这个具有独立下棋才能的智障儿后来经名师指点,竟然成了当地名噪一时的象棋冠军,真是“傻子何尝傻”!
心灵感悟
人的智慧就像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它把自己的本性掺杂在事物的本性中,所以它反映的事物是真实的又是畸形的。人的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迸发出来的。
一条腿的四星上将
弗兰克斯少校躺在死气沉沉的病房内,凝视着圣诞树发呆。这本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而弗兰克斯却伤感不已。7个月前在柬埔寨时,一块手榴弹片戳进了他的左腿。医生已确定为他做截肢手术。
弗兰克斯毕业于西点军校,在校时是棒球队队长。他曾下定决心终身从军,但现今看来,退伍似乎是惟一的选择。尽管弗兰克斯感到自己仍有许多东西,比如作战经验、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贡献给部队,不过他也知道,受过重伤的军人很少有回到现役的:她们必须通过每年一次的健康考核,包括徒步行军两英里。弗兰克斯拿不准自己拖着假肢能否胜任那种事情。
手术后最让弗兰克斯感到悲哀的,是他再也不能在棒球场上一展雄姿了。在每周举行的棒球赛中,轮到他击球时,都得靠别人代他跑垒。
有一天在等候击球轮次时,弗兰克斯注意到一名队友滑进了第三垒。他寻思:如果我作同样的尝试,情况会怎样呢?当弗兰克斯击球时,他一棒把球击到了场中央。他挥手叫替其跑垒者让开,自己迈动僵硬的腿,开始了痛苦的跑步。在第一垒和第二垒之间,他瞅见外野手将球抛向第二垒的守垒员。他于是闭上眼,拼命使自己往前冲,一头滑进了第二垒。裁判喊道:“安全入垒!”弗兰克斯欣慰地笑了。
几年后,弗兰克斯率领一个中队穿越恶劣的地形进行战地训练。上司怀疑一位截肢者能否接受这种挑战,但弗兰克斯用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使我跟士兵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他说,“每当我的假肢陷入泥泞时,我就叮咛自己:‘这便是你无腿可站时的情形。’”今天,弗兰克斯已晋升为四星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