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爱人是你永远的恩师
爱人不但是你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你事业上的助手,人生中的恩师。依靠爱人的帮助,你会不断进取;在与爱人的交流中也会增强你的能力,拓宽你的眼界和思维。
寇准是宋朝著名的宰相,他忠于职守,智慧过人,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部《杨家将》将他描写得神乎其神,有关于他的事迹,无论是载入史册的,还是民间口头传颂的都不少,关于他的丰功伟业,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寇准拜妻为师的传说却是鲜为人知的。
寇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过着贫苦的日子。他母亲为了把他抚养成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即使如此,娘儿俩也仅能凑凑合合地填饱肚子,相依为命。因此,小寇准根本没有钱去念书。10多岁了,还一个字也不认识。
当时正值五代十国的后期,兵连祸接,烽烟四起,战争连年不断,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命。寇准的家乡也聚积了不少难民。一天,一个女子逃到寇准家里,她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亭亭玉立。寇准母亲觉得这个女子怎么看怎么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惹人爱,于是就想把人家留到家里。寇母一问这女子,这女子满口答应,因为她的爹妈都在战乱中丧生了,家里再没有第二个人照顾她了。不久,寇准就和这个俏丽的姑娘结婚了。此姑娘姓李,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李氏”。
天下越来越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寇母一直想给寇准请个先生,让寇准学点知识,以便将来能成点大事,治理国家,报效民族。但毕竟家境太贫寒了,除了勉强吃饱,半文不存,哪里请得起?所以寇母心中很着急,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媳妇李氏看出了婆婆的心思,她对寇母说:
“母亲不用担心,我小时候父亲曾教我《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如若您信得过我,儿媳愿意为师,教好丈夫是我的心愿,教不好,拿我问罪!不过有一点,若让我教得寇准,他须先行拜师之礼!”
李氏又向寇母解释了行拜师之礼的意义,她说,严师才能出高徒,行拜师之礼,为的是对寇准严格要求。
寇母一听,真是大白天里拣了一块金子!常言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没福之人忙断肠。想不到半路上拣来的媳妇,还有这么多学问!寇母十分高兴,立刻眉开眼笑地对媳妇说:“只要能教寇准上进,怎么办都行。”于是,寇母急忙唤过寇准,让他给坐着的媳妇行三拜九叩之礼。
寇准感觉不好意思,又不服气。他一边看着母亲,一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寇母很生气,把眼一瞪说:“大胆寇准,还不快给我行拜师之礼!”寇准无奈,只好朝妻子行三拜九叩的拜师之礼!李氏坐在那里,故装正经,看着寇准那勉强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李氏毕竟出身官宦之家,只是由于父母死于战乱,才流落他乡。她从小聪明,读了许多书籍,《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只几天的工夫,李氏的才识就使寇准由衷的佩服。寇准对李氏言听计从,真以师相待。于是李氏勉励寇准要效法苏秦,立志发愤,规定早起晚睡,不得偷懒,安排的“作业”他须如数完成。这寇准天生聪明,过目不忘,用心攻读,长进很快。把寇母高兴得眉开眼笑,嘴都合不上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寇准觉得肚子里的墨水不少了,慢慢地懒了起来,甚至连“作业”都不想做了。李氏批评他的不对,他竟然和李氏吹胡子瞪眼。李氏一看,勃然大怒,杏眼一瞪,指着寇准说道:“自古师道森严,长者为师。你既拜我为师,就得听我指使,不得有半点胡来!我今天谅你初犯,再给你一个时辰,做好作业,不然,戒尺伺候!”说完,李氏拂袖而去。
寇准听妻子这么一说,不觉气上心来。心里话:“自古以来,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咱们情况特殊,夫妻恩爱,你又是我的教师,我让着你,没想到你当了几天就拿起架子来了!在我面前想抖威风,没门儿!今儿个,作业我是坚决不做,看你怎么办!”想罢,把书哗地一掀,躺在炕上睡起觉来。
一个时辰过后,李氏又来检查作业,一看寇准那个架势,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直埋怨:“寇准啊寇准,你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心,还做出个不屑一顾的样子给我看,我今天让你尝尝我的厉害。”于是,她拿出戒尺,大声说道:“没出息的东西,你竟敢违抗师命,偷懒睡觉,拿出手来!”说完抓起寇准的手,“啪啪”就是两拍子!
寇准做梦也没想到妻子居然会打自己,而且板子是那样的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