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声叹息中,渡川无声地和歌安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在这里停留了一夜。听了一夜远处的海风和海浪拍打的声音。
第二天,越往深处走,就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渔民。
他们的装扮都出乎意料的一致。都是身上穿着简单的棉麻布料,非常朴素,而身后背着一个大箩筐。
当他们遇到生人的时候,很快就能辨认出来对方是否是这座岛上的居民。但不管于他们陌生或者熟悉,那些淳朴的渔民们依然非常热情替你指路:
“你说的是那些受过弃歌之约恩惠的海岛边的居民吗?”
他们把路指出来,便很快又隐没在了接下来的路途中。
渡川和歌安凭借着渔民们零零散散指出来的路的片段,终于摸到了在临近海岸线的居民,也就是弃歌之约所最先萌发出来的地方。
“就是这里?”到了地方,歌安只是微微皱了眉头,看了这里的地方。
这里居住着的居民和中都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除了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大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新的一天的天气,开始祭祀,做一些仪式和动作,接着就出海打渔,等着在傍晚的时候满载而归。
因为他们的生活都依赖于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大海,以至于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本身的主导意识非常的淡泊。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里的人对信赖弃歌之约如此坚定不移。
但其中一个非常年迈的妇人却告诉他们:“并不是因为恐惧和不安,而对弃歌之约坚信不疑,反而是因为我们真的用双眼看见过。”
用双眼看见过?
他们究竟看见的怎么样的场景?
这些渡川和歌安都不得而知,对那些“他们亲眼看见过的事物“的追查也无疾而终。
他们两个人开始在这里安定了下来。
原本以为,弃歌之约影响了中都甚至整个岛国,它的发源之地必然非常具有奇异之处,或是聚集了许多奇能异士,或者是簇拥着各种异教徒,想方设法对原先的神明进行阻扰,以及对**条的各种宣教。
但眼前所看到的场景,显然和她们想象得完全不同。
在这片安静的小村庄里,他们所用眼睛看到的村民,远比其他生活在中都的平民都更加单纯和质朴。他们对于远来的客人非常热心,又对于邻居和同村的人相当同情,愿意提供帮助。如果这世间真的有一片桃花源,显然这里就应该是理想中的地方。
“如果你们真的想知道这里的生活和外面是怎么样的不同,恐怕不适合走马观花的方式,或者随意挑选别人来告诉你们答案。需要自己亲身融入到这里,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
这是那个老妇人所说的话。
渡川和歌安无言地点头
,把这句话记下来了。
他们在这里住了两天,开始融入了日常的生活中。每天和渔民在同一个日出的点起身,又在傍晚落帆的时候和他们一起沉入到了夜色中。
这段时间其实非常安静。
不同于中都每日都节奏紧张的生活,他们在这个小渔岛的日子像是一条涓涓的溪水,很清澈,又很平静。
原本抱着想要从这里探寻到什么的目的,但是在看到这里的渔民生活,以及逐渐适应了这里追随着大海的日子之后,渡川来这里的初衷又开始有些改变了。
“看,这就是这里的人们的敬拜仪式,“在一个傍晚的时候,歌安敲了敲渡川的房门。
他起身推开,正好看到暮色四合的夜晚,海鸥成群,而人们站成一条直线,站立在海岸边上,融合进了这片暮色中。
这原本是非常美的一副画面。一时间难以用言语去形容。
但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托举着一个明明灭灭的东西,仔细看,便是一盏盏已经被点燃起来的孔明灯。
每一个孔明灯似乎都被写上了某种愿望或寄托,薄薄的纸张在风里被吹起。特殊的时间点,海鸥在海面上蜿蜒成一条直线。
接着,人们便松开了手中的孔明灯,任凭它渐渐地飘起来,飘向漫漫无边际的天空。
太阳早就已经落山了。原本正在燃烧着的紫色和红色混合在一起的晚霞,也像是渐渐燃烧殆尽,随着时间都消逝在天空的尽头。只剩下一盏又一盏明明灭灭的光芒,在越来越暗的暮色中,像一颗颗小星星一样,点亮了海平面,也点亮了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