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便抬头望去,一个中青年的人走了进来。
“你找谁?”。
“这里是,大华他家吗?”
“你是哪个?”。妇女疑惑地问道。
“我是他的战友,我叫高晓”。
妇女听罢站了起来,跑进屋里嘱咐了几声,一个小孩点了点头便跑了出去,往外面道路飞奔。
“你喝茶”,妇女招呼了高晓一声进屋。
客厅里水泥的地板上,摆着几张长条凳子和桌子,一台小电视机,就没有别的了。
高哓在客厅里坐了下来,时间不多,一个微胖的男人大步迈进了客厅,见到了高晓之后,非常惊讶,两人都快步上前拥抱了起来。
“兄弟~兄弟~真没想到呀”,大华高兴地说。
两人都仔细打量了对方一下,高兴之余都有点伤感,鼻子酸酸的。
“茂芳~过来”,大华对屋外喊了几声,刚才的妇女和孩子都进了屋。
大华介绍说道,这就是他的内人茂芳和小孩。众人都高兴的认识了一下。两人在屋里边喝茶边叙旧,晚上吃过饭后,高晓才把近些年发生的事都告诉了大华,大华沉重地点了点头,感叹道:“好人难当”。
而大华也说了一些自己这几年的近况,退伍后就回了家,结婚生子,现在就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高晓没有隐瞒,将此次前来的目的道了出来,但没有提钱的事。大华听后沉默了许久,最后抬起头看了看高晓,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高晓一早便出了县城,在县城上找了一家农村合作信用社,当场让人安排打款后,直接将15万元现金提了出来。信用社的行长得知后百般阻问,又以没有这么多现金为由阻拦,高晓一个电话便拨回了公司,没过多久,行长才死皮赖脸的把钱全部凑齐交付。
接着,高晓又包了一辆小面包车,在县城里买了不少吃的和用的,用两箩筐装好,直接回到了大华的家。
众人见状莫不惊奇,当高晓把1
5万元现钱给到大华后,大华立马就不高兴了。
“难道,我帮你是为了钱吗?”,大华生气地质问高晓,把高晓弄了个不知所措。
最后经过几番解释,大华才明白了事情的原由,欣然接受了这笔酬金。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
两人当天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后,第二天便直接乘长途汽车到省会,去找另一个战友阿龙。
高晓吸收了昨天的教训,和大华两人直接便去了一家大银行,把15万的现钱先提了出来,然后直奔阿龙的家。
阿龙跟大华不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家在市郊的一栋两层半小楼,看到两位老战友到访甚是高兴,在家里又是杀鸡又是宰猪的招待,三人一叙,又是一天,当高晓把来意说明过后,阿龙也欣然应允。
第三天清早,三人又一起赶去找第四个战友,阿康。
当三人长途跋涉来到了阿康的家时,一个破败不堪的四合院里,只有一位老太太带着孙女守着。众人一打听,老太太便是阿康的母亲,而小孩正是阿康的女儿,高晓表明身份后,老太太把阿康的弟弟叫了回来招呼众人。
阿康,原部队里侦查大队的侦察兵,曾立过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等功为烈士),光荣退伍。
退伍后的阿康回到家乡,也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娶妻生女。而没想到的是,一次天灾夺去了夫妻两的性命。
前两年村里的堤坝崩塌,他为了救妻子,两人一起被洪水卷走了。当找到两人的时候已经双双离世,夫妻两撒手人寰,如今只留下老母亲跟一个女儿,而正在部队服役的弟弟,闻讯哥嫂的意外,也万分沉痛,退伍后马上回了家乡照顾家庭,如今,阿康的弟弟,便是这个家的支柱。
听到战友已经离世的消息,高晓三人无不伤感落泪,想起当年在部队时,阿康还说过:“如果死不了,回去就写回忆录”的话,仍然历历在目。
众人又去了阿康夫妇的坟前祭拜。
高晓把15万块
钱直接给了阿康的弟弟,阿敏。这些年,高晓自己也存了一笔存款,也够个十几万上下的,看到战友家里如今的状况,不忍心不管,便把这些钱作为几人的心意,给阿敏留下。也把此次的来意告诉了阿敏。
阿敏见哥哥的战友如此仁义,感动得泪如雨下,在听完高晓此次的来意后,阿敏表示可以与众人同行,并表示自己也是边防部队出生,能吃苦,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