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裤裆巷风流记 > 默认卷(ZC) 第十八章

默认卷(ZC) 第十八章

修缮纱帽厅,总共用了一个月辰光。说出来,气煞老百姓。老百姓屋里要捉漏,到房管所喊人,春天喊到秋天,不见人影子来。不少人家只好自己搭了梯爬到屋顶上去弄。有的人不会捉漏,反倒把瓦片踏碎搅乱,越弄屋里漏得越厉害。倘是啥人家房子塌了墙头,断了桁条,更加作孽,要到房管所去预订修房时间,上半年订到下半年。居民住这种危险房屋,夜里困不着觉,日里吃不落饭,一日到夜提心吊胆,搬又没地方搬,躲又没地方躲。到房管所去催催,总归吃一顿牌头回转,叫你等一等,就得等一等,人家房管所也在等。等材料,等水泥石灰木头,人家房管所也忙得焦头烂额,忙得六亲不认了。

可是现在修这间纱帽厅,倒有材料有工夫了。一个月辰光,眼睛一眨,纱帽厅返老还童,像新造起来的一样。这么短的辰光,手脚这么快,生活做得这么好,只有纱帽厅有这样好的福气,平头百姓的住宅是挨不到的。

平常日脚老百姓屋里弄房子,派几个木匠、漆匠、泥水匠,好像来几个大老爷,人家急煞,他们悠煞,反正做一日算一日工钱。生活做得吊儿郎当,泥水漆水乱甩,砖头瓦片乱丢,弄得住户叫苦不迭,叫他们做生活当心点,眼乌珠弹出:你自己来做,我们做生活只会这样做,不会当心的,你要清爽,我们不做了。嘴巴上说不做,真的坐下来歇烟,一坐坐下去半天,屁股像钉在凳子上了,住家只好忍气吞声,有的还自己贴上香烟、茶叶,供祖宗一样供他们,想想真是气酥,公家房子公家修,反倒要住户贴钱贴钞贴笑面孔。倘是碰上私房维修,那是更加不得了,竹杠敲得七荤八素,吴家里是吃足苦头的。

可是这次修纱帽厅,讲包工了,包质包量,生活做得既快又好,老百姓看在眼里,心中气闷账。

修一修纱帽厅,用了十万零两千块钱,报纸上登出来,吓煞老百姓。裤裆巷三号里住四十几家人家,一年用来维修房屋的开支恐怕还不抵修纱帽厅的一个零头。

纱帽厅修毕,书场照开,又扩大了场势,来参观的人愈加多了。

人人称赞纱帽厅修得好,保护得好,报到上面,上面表扬,加奖金,保护状元府的承办人愈发起劲儿了。三日两头往裤裆巷三号跑,又看中了三号里的一块空地皮。那是东落第三进女厅之后灶间之前的一块场地。那地方原来是一宅旱船形状的房子,旱船年久失修,倒塌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去造什么房子,修缮纱帽厅之后,就来动这里的脑筋了。正巧另外有一条弄堂有家大宅,大部分房子已经不来事了,修也修不起来了,只有一座花篮厅还蛮像腔,大概因为料作高级造工考究的缘故。现在那条弄堂拆迁,这座花篮厅不舍得弄掉,就移到裤裆巷三号这片空地上来了。花篮厅移过来,不派用场。庭院的门一直锁着,门缝里望进去,花篮厅也上了锁,辰光一长,门前庭院里杂草丛生,建筑垃圾场没有出清,乱七八糟,花篮厅门窗上乌蒙蒙一层层灰。玻璃也碎了好几块,不晓得是小人拿砖头砸碎的,还是移过来以前就碎的。三号里的住户提起花篮厅就有一包气,房子造起来空在那里,这种事体老法里有,想不到现在也会有。别人家三世同堂四世同室,轧得相骂讨气,寻死觅活,花篮厅八九十平方空在那里,罪过哟。

纱帽厅修好,花篮厅移过来,陈世官对吴老太太说还有大生活在后面呢。后面的大生活就是要修复吴宅北边的大花园——凤池园。这只牛皮吹豁了,连吴老太太也笑陈世官讲闲话,牙齿没有足足齐。

凤池园,老百姓又称吴家花园。吴状元买下三号这宅房子辰光,连带买下了宅后的这座花园。状元家又花了二十年工夫,耗费二十万两银子,把凤池园收作得显赫得不得了。在当时苏州城里头二百家私家花园中,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了,二十万两银子不要讲了,二十年工夫了不得,倘是状元寿命短一点,等到命归黄泉还看不到花园竣工呢。吴状元倒是福寿齐全之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四朝天子一朝臣,着实不容易,吴状元一直到年老退居“第二线”,还向咸丰皇帝举荐过已经被贬官的林则徐。可惜林则徐福分低,不等第二次出山就死了。吴状元扩造凤池园是在道光年间,也是他顶得势、官至大夫的辰光,拍马屁的人多,造私家花园,只要吴世恩金口一开,大体上指点一下,下面自然有人鼎力承办,根本用不着状元公亲自过问。过几年吴世恩回府探亲,到后花园一看,自己也吃了一惊,想不到花园弄得这样漂亮,一问,才晓得是专门请了造园建筑专家来设计的。园中山池厅亭布局紧凑,别具一格,因为面积不大,四五亩占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