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分章完结127

分章完结127

意想让日本人听到他的声音,因而在匡内外大造抗日舆论。对他的抗日态度的急骤变化,别说日本人毫无准备,就连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也心存疑虑,不知他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这么些年来,蒋介石内里外里大耍政治手腕,把各地军政人员都搞怕了,没人愿做挨扣的出头鸟。

但与蒋介石多年斗法的广西实力人物李寿仁将军这次却号准了蒋介石的脉搏。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李宗仁、白崇禧正在广西。当时两广处于南京中央政府之外的半游离状态。多年斗法,李、白二人虽不乏军事靛略,政治上却远非老蒋的对。手,几次倒蒋蝗以失败告终。

但面对山高路远,又有李、白两员大将坐镇的广西,蒋介石也无计可施,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接受两广承认中央,税收人事行政箐权却归广西独有的半独立状况。

当然,蒋介石并没忘了卧榻之畔的这两只虎。卢沟桥事变后约四五天,蒋介石从庐山上给远在桂林的李、白二将发去急电,声言**已决心抗战,约李、白二将速赴庐山,共商拓日救亡大计,这又在两广将领中引起一番争吵。

李宗仁冷眼静观,觉得老蒋此次声言绝j}

戏语。在两广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上,李宗仁充满自信地对手下诸将说道:”老蒋生性狡诈不假,也早有意借机吃掉我们和各路地方军。但此次宣言相信发自他能内心。”

扫了一眼在座众人,李宗仁闪动着一双精明的眼睛,条理分明地继续说道:“现在的形势逼着他非抗战不可。眼下日本人对我中国步步紧逼,已决非蚕食而已,而是实现其一举徊服中国之国策。相信中枢已无忍让的余地。今日之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今日纵使南京中央和老蒋有意掩延,只怕日本人未必容许!”

说着,语气一转道:“这次老蒋若再不手宄战,而欲采取投降一途,则不仅全**民不毹同意,恐怕他的嫡系部队也将自动实行抒战。”

李宗仁的话有理有据,说服了手下众人,连聪明过人的“小诸葛”白崇禧也点头称是。

李宗仁对蒋介石太熟了,对战乱年代的中国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话自然入木三分。

见众人点头认同自己的意见,他话峰一转,叉转到了会场上各位将军最关心的话题上来。

“这次老蒋欲招两广军参战,也必招全国各地的地方军参战。不能说他没有借机消灭杂牌的念头,但他抓的时机有利。眼下全国备土世群情激奋、抗日声势倒海翻江,谁不抗战,i拒出兵,不啻为全国公敌、民族渣子。我们在全国民众眼里已为军阀,节骨眼上决不能现五于天下。”

这时,李宗仁似乎有些动了感情:“另外,从良心上说,吾等身为国之军人,华夏子孙,国家有难,吾等岂能坐视不顾。如过去所为皆为争民权、卫民主,则今日为国为民应义无反顾。我们也决不能在抗战问题上给南京剀攻击我们的口实。”

当天讨论,广西便率先定下了参加抗战的大计。李宗仁毫不犹豫,当下急电蒋介石,恚示:“中央既已决心抗战,我辈誓当拥护曩底,崇禧当即遵命首途,听候驱遣,我本人筐留桂林,筹划全省动员事宜,一俟稍有头绪,亦即兼程北上,共效驱驰。”

李宗仁、白崇禧虽与蒋介石为敌多年,但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顺应匡意,响应中央号召,共赴国难,不失为血性斗足的堂堂汉子。

日后,白崇禧身为中**副参谋总长,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与李宗仁、白崇禧一样,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青宁二马等一批地方军将领,也在古老的中国面临多灾多难的困境时,毅然停止了分裂,停止了国内的厮杀,主动通电全国,请缨抗战。

这种举国一致的效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在被外敌欺压凌辱了上百年后葡积在胸膛里的愤怒和觉醒的总爆发。蒋介石也被这冲天的烈焰震呆了,此刻,他更理解了一句至l里名言:水能载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