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分章完结152

分章完结152

邹绍孟,字慕陶,124师上校参谋,四川省荣县乐德乡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pingfanwxw.com

少时读于私塾,二十四岁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多年在田颂尧部任职,一九二五年任少校参谋,一九二八年任中校营长,一九三四年任中校参谋主任,一九三五年任41军124师上校参谋长。滕县保卫战中,一直追随着王铭童等人在城中巷战,直至最后一刻。

时年四十三岁,阵亡后追赠陆军少将。

在滕县陷落前的第六天,邹绍孟从滕县寄出了他的最后一封家书。这封家书其独到之处在于,慷慨激昂之语无多,更主要是一个忘身于外的火线军人,从人父的角度指责自己的正上小学的大儿子成绩“名列丙等”,从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教训儿子不可“幼时一味说诳”。

一封普通的家书,却又有如此超越家庭的高度和辉煌,既忧国忧民又忧家,拳拳之心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邹绍孟阵亡后,这封绝笔在当时的成都报纸上刊出,若干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纷纷向报社索要。当时的41军驻绵阳留守处把这这封家书翻拍威五千分照片分发。这份语言质朴家书,至今读起来仍然感人肺腑:

“宁儿如晤:日前接得汝外祖父手渝,藉悉汝去岁下学期成绩甚坏,名列丙等。想汝天资不甚坏,只要稍微勤奋,最优等虽不可得,优等谅必可能。今竞名列丙等,真使我增加无限的忧思。回想汝前次来函云,准定受外祖父母教训不再贪玩,勤奋读书,于乎因功课甚多,正准备试验,均是一派假话,益令我愈觉忧气。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极甚竞争心,不可一味玩,不温习功课以至每事均落入后,不知羞奋。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战完成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则视汝辈幼时之修养造诣如何为然。望汝细味此旨,不晓处请汝外祖父与汝解说。牢记勿忘,见函后汝之思想如何,及汝外祖父家老幼情形如何与汝今年入校经过,统盼函报,手此顺询。

近好父孟手示民国二七年三月十一日山东滕县军次。”

除了这些阵亡的军人外,还有一个人,也依1日能够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名。

滕县县长周同!

城破时,周同带着一些人突出了城,转到沂蒙山区开展游击作战,继续和日本人奋勇作战。

只不过后来他多次和另一政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发生摩擦,因此他的事情就被历史湮没。

不过,这仍然不能抹杀县长周同在一九三八年初的滕县保护战中作出的贡献。

许许多多的入都和周同一样,他们在抗战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因为种种的原因,他们的功勋却并没有得到宣扬,以至于许多人,甚至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但无论他们的主义是如何的,无论他们的政治信仰如何,起码在这场事关民族危亡的战争中,他们都是真个民族这个国家真正的英雄!(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骑兵连

尽管滕县最终落到了日军手里,高飞也没有能够救出王铭章,但是,徐州会战却正在按照一条好的道路进行着。

此时的高飞之151团,疾驰奔援滕县,又抢回王铭章将军忠骨,派人送回徐州,紧接着,高飞就地解救、收拢大量败兵,收编到自己部队之中。

此时,日军骄狂不可一世,占据滕县之后,继续向徐州紧逼。

高飞之151团,在收拢大量滕县散兵之后,又与其后增援上来的各部汇合,一时兵力壮大至2600余人,在返回徐州途中,忽然接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电:

“31师已往车辐山方向运动,接替台儿庄沿运河的防线,尔后向峄县之敌攻击前进。

为增强311j币作战力量,经刘雨卿师长同意,151团暂编入31师,统一指挥,完全作战目标!”

在接到这份电报之后,高飞没有任何迟疑,迅速命令全团向车辐山方向运动,与池峰城之31师完成汇合13月23日拂晓,第31师师长池峰城令旅长乜子彬率1个团向峄县攻击前进。与此同时,日军“台儿庄派遣队”也由峄县出发向台儿庄攻击前进,双方在獐山遭遇。

23日,晨6时,31师骑兵搜索连。

“鬼子!发现鬼子的骑兵部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