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分章完结242

分章完结242

的陆、空立体攻势,赢得了台儿庄、临沂两战役的大捷。矶谷师团险些全军覆没。

第十师团在台儿庄遭受重创之后,日军统帅部策定了一个会攻徐州的作战计划,企图将中**队主力一举歼灭于徐州附近。四月,日军从平、津、晋、绥、苏、皖一带增调13个师团,共30余万人,配备各种重武器,辅以飞机数百架,分数路向徐州做轴心包围。

苏北之敌已陷高邮、宝应,迫淮阴;并以一部由盐城、阜宁趋海州,转向新安镇方面,与郯城南下之敌会合,向邳县西进;次后,敌复采用由徐州远后方实行战略迂回的计划,北面由济、宁方面增兵攻取金乡、鱼台、郓城;南面由怀远方面增兵,以一部进陷蒙城,向永城疾进,另以土肥原第十四师团强渡黄河,然后攻取荷泽南下,企图以南北钳形迂回之势,在徐州以西截断陇海路,截断60万中**队的给养供应线及退路,并防止西面部队东进增援。

台儿庄一战取得胜利,大大鼓舞了国民党军统帅部抗日的勇气,在短时间内,从各地抽调了大批部队,欲与日军一决雌雄。聚集在徐州附近地区的部队已有64个师及3个旅,总兵力达60余万。然而多数部队装备窳劣,并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很难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抗衡。而徐州一带平原,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得以发挥威力的地区。面对如此局势,**如不迅速采取反包围或脱出包围圈的措施,就有在徐州地区遭受全歼的危险。

一直主张在徐州地区与日军决战的蒋介石深感情况严重,4月7日,他听取了军令部对敌我态势的情况判断:敌向徐州包围运动中,我应乘敌兵力分散,且离开据点的机会予以各个击破。第五战区应对鲁西南之敌暂取战略守势,以优势兵力先行击灭超越淮河之敌。第一战区应集中新锐兵团击破侵入鲁西之敌。

蒋介石同意了军令部的意见,并于7日夜命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按照上述判断变更徐州地区的战略部署。

8日上午,蒋介石突然接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急电: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主力已正准备由濮县以西渡过黄河,向荷泽迫近。

这一消息使蒋介石吃了一惊。本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在作战指导上和统帅部之间一向颇有分歧。他虽然下了变更战略部署的命令,但李宗仁能否执行,使他放心不下。现在,土肥原师团一旦攻陷荷泽,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豫东平原的大门,陇海铁路随时可能被敌切断,徐州也将陷入敌彻底包围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蒋介石决定飞赴郑州,亲自指挥作战,并派林蔚、刘斐二人前往徐州,督促李宗仁迅速贯彻执行新的战略计划,以图扭转危局。

蒋介石的“美龄号”座机和七架护航的战斗机在郑州机场次第降落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从云层中挣脱出来,金色的余辉给机场和周围的建筑物涂上了一层亮色。停机坪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参谋长晏勋甫、副参谋长张諝行等,已率众幕僚恭候多时。

程潜,字颂云,1882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长连冲。程潜资质聪敏,15岁时,赋诗作文已可援笔立就。后终生酷爱五言古诗,留下诗词数百篇。其诗古朴苍劲。雄健豪迈,以诗叙史,气魄宏大,曾被章土钊等文坛名士誉为一代钟吕之音。

1898年,程潜赴省应试,考取秀才。后又考取岳麓书院正课生,习举业以应科试。在此期间,程潜思想渐渐发生变化,认为中国大势日就危亡,非有一种大变革,不足以振起人心。“庚子之乱”后,程潜再也不能坐视列强肆意侵略中国,断然决定结束对中国经学及文学十余年的学习研究,弃文从武;于1903年春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考取湖南武备学堂,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军人生涯。

1904年,程潜赴日学习军事。不久,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结识,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翌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