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四十五分以人字形编队飞临台湾岛以北一百五十海里,浙江南部海岸以东两百海里处。透过天空中淡淡的浮云,飞在队伍最前面的刘喜锐大队长首先发现了日军航母编队一一两艘驱逐舰和一艘战列舰护卫着“赤城”号航空母舰在平静的海面上悠然自得地游弋着,丝毫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在灭亡的边缘徘徊…“赤城”号航空母舰原本是日本海军中“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于1920年12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建造中的“天城”级面临停工解体的命运。日本海军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将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成航空母舰。由于日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因此在设计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三倍的航空母舰时,煞费了苦心。
“赤城”号在1923年11月重新开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殊:最上层为飞机降落甲板;第二层甲板上有舰桥及2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故称为“炮塔甲板”;第三层为飞机起飞甲板,长米,可搭载60架战机,其中16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及28架攻击机。
1938年,”赤城”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拆除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最上层甲板延长变成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运送飞机的升降机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飞行甲板左舷增设舰岛,排水量增加到41300吨,航速节,堪称日本海军航母中的翘楚。
在接到返航的轰炸机带回来的消息之后,舰队司令已经派出了第二批战斗机前去围歼福建空军,当刘喜锐的轰炸机编队飞临舰队上空的时候,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架轰炸机和二十余架战斗机,此时在忙碌甲板上,航母的后勤人员紧张地给飞机悬挂炸弹和补充油料。
看到日军完全没有防备,刘喜锐禁不佳喜上眉梢,他立即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命令道:
“发现目标,降低高度,准备攻击!”
轰炸机编队迅速钻出云层,向日军舰队俯冲下去,7000米、6000米,5000米,随着高度的不断降低,目标的体积在飞行员的视野中急剧扩大,甲板上原本像蚂蚁一样小的人影也逐渐清晰起来……在降低到2000米高度的时候,航空母舰上面突然响起凄厉的防空警报,紧接着,战列舰和驱逐舰上的防空警报也先后响起来,甲板上忙碌的士兵顿时慌作一团,四处乱窜;已经坐在驾驶舱里的飞行员们有的慌忙推开舱盖,准备逃跑,少数悍勇的干脆直接发动飞机,升空作战;虽然也有几门高炮开始对空射击,但是稀疏的炮弹全部落在轰炸机的身后,日军舰队迎来了第一波攻击。
刘喜锐驾驶着轰炸机从“赤城”飞行甲板上空五十米高的地方横掠而过,两枚八百公斤的重磅炸弹先后扔了下去,几十名没有来得及逃跑的日军士兵看着硕大的炸弹从天而降,黑黝黝的弹体在瞳孔中不断放大,脸上不由自主露出绝望的表情,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
雷鸣般的爆炸声突然响了起来,甲板上顿时被硝烟和火光所笼罩,原本站在这里的几十名士兵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三架飞机伴随着冲天的烈焰高高飞起,在空中变威千万枚碎片,带着星星点点的火光四散而去。紧接着,飞机上携带的炸弹和油箱接二连三被引爆,宽阔的甲板更加炽烈地燃烧起来,还没等敌人回过神来,第二架轰炸机又冲了过来,把两枚重磅炸弹一股脑地扔了下去,“赤城”号航母顿时被火光和浓烟淹没,只有高耸的烟囱还暴露在外面。停在甲板上的飞机顷刻间淹没在一片火海中,有的直接被炸弹击中,有的则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坠人大海,少数几架敌机虽然妄图紧急起飞,却因为被硝烟遮挡住视线,和飞机的残骸碰撞在一起,随即起火爆炸。甲板上的日军士兵在极度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