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桓等下达了严厉的渡海命令,指出:渡海与野战并重,而渡海最急……,请罗、李精密组织渡海,务使每日不断,源源北运。山东应出万兵,请分别陆行、海运,下月必须出完,并全部到达辽宁省,那边需用至急,愈快愈好。
其实,罗荣桓等一点也未敢怠慢,而且抓得相当紧。
9月28日,**中央再一次电告罗荣桓:向东北和冀东进兵及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对我党及中国人民今后的斗争,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是时间决定一切,迟延一天即有一天的损失。
9月29日,**中央第三次下达严厉的命令,指出:必须在20天里至一月内渡过二三万部队和干部,否则绝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必须全力迅速组渡海,再不能容许片刻迟缓。
**中央对山东的要求越来越紧。
10月18日,**中央又电华中局及罗荣桓、陈毅、黎玉等并告东北局,指出:山东除留武装两个师作基干不调动外,第二批去东北部队(华中叶飞纵队不在内)竭力争取出足5万(包括已动身地方武装部队及武工队在内,这些部队到东北能起大作用)和分别海运、陆行,争取于11月全部到达东北,愈快愈好。
11月10日,**致电陈毅、黎玉指示:“请令罗舜初所部二石万人火速北进渡海,不得片刻迟误,沿途鼓励土气,力争时间,其他北上备部亦然,备部情形速告。”并询问叶飞部北进情况。
这次调兵,对于山东军区而言,可谓是一次大搬家,规模是从未有过的,也是中国**与国民党争夺东北战略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此步棋走得好坏,关系到整个东北的最终命运。据史料统计,山东军区先后到达东北的部队有: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由滨海支队改称)3500人,分别从山东蓬莱县的滦家口和黄县的龙口渡海,先后在辽东半岛的子窝、庄河、小孤山一带登陆,10月中旬到达磐石、海龙、西丰一带: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率领山东军区司、政、后机关部分干部和部队1000余人,从蓬莱县滦家口出发,渡海到大连登陆。月底,萧华到东北局报到。部队于10月初全部到达安东地区;胶东军区第5师师长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率领第5师2个团,第6师3个团,共6000人,从海路跨上了辽东半岛,于10月24日全部抵达营口地区。
渤海军区第7师1.2万人,由第7师师长杨国夫和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各率3个团,分批陆行,于10月先后到达山海关。古北口地区: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率所部7500人,从海路进入东北,10月30日登陆庄河,于11月上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山东军区支队长田松率领的支队1000人从海路登辽东半岛,于11月中旬到达牡丹江地区;山东军区直属机关、警卫部队和独立营共4000人,渡海到东北,于11月上甸到达安东、沈阳地区。
此外,第1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率所部7500人,先渡海到冀东,又从陆路进军,于11月21日进入锦州以西地区:
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领的第3师和警备第3旅共30000人,至12月初到达辽阳、鞍山地区;罗荣桓率山东军区机关直属部队约4000人,从海路到辽东,于11月到达沈阳地区。
上述山东八路军部队,总计兵力约6万人,在1945年的东北大进军的10万部队中约占60%。由此可见,山东军区是挺进东北的主要力量,由其构成了东北**军队的基础。此外,新四军3师3万余众,在进军东北部队中也占有30%左右的比重,其实力不可等闲视之。
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于9月23日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该师主力开赴东北的电报,即刻部署部队北进。先头部队第10旅由第3师副师长刘震率领先行出发。随后,黄克诚和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率第7、第8旅、独立旅和3个团,总共3.5万人,9月28日从苏北淮阴出发,经山东、河北承德,出冷口,部队有3.2万人于★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的江家屯地区。
必须指出的是,进军东北是**全党全军的整体行动,-七刀为了东北,一切部署、调动、作战也是为了东北,因此派往东北的部队来自全国备大战略区及其延安总部。其中,陕甘晋绥边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黄永胜率领该旅第1团和教导第1旅第1团共3350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000人和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和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