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国民党军队进攻华北解放区而引起的。400txt.com正是由于国民党方面企图垄断受降权而执意进兵,才最终导致了这一阶段谈判的失败。诚如**中央当时在给周恩来的一份电报中所揭露的:“泪前的谈判,彼方全为缓兵之计,并无诚意解决问题,彼方一切布置均为消灭我党。“既然国民党方面缺乏诚意,谈判的双方最终不欢而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一点必须明确。虽说这一阶段的谈判失败了,而且内战的危机也随之变得更为严重,但周恩来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却是冷静而客观的,其反内战求和平的信念依然是坚定的。返回延安后,他在为供中央领导人传阅而撰写《关于国共谈判》的书面报告中说,自**离渝后,国民党由和偏战,谈判陷入僵持阶段,但中间也有起伏。从总体上看,蒋介石是摇摆不定的,现在要他放弃**思想和灭一企图而自动地做到国共亲密合作,这是不可能的;但目前他要下讨伐决心,宁进行长期内战而不惜,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和平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蒋虽动摇,也不能完全背道而驰。因此,“边打边谈会成为相当时间的国共关系的特点。”国共两党一时偏和,一时偏战,在和中酝酿着战,在战中又酝酿着和,斗争将是严重的复杂的。为此,我们应本着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的基本方针,实行政治进攻、军事自卫的原则,确定双十会谈纪要我方提案为基本价钱,来进行“边谈边打”的谈判。“和平方针是矛,坚强抵抗是盾。战而遇到抵抗,使其知难而退”,“争取和平阶段的到来”。实践证明,周恩来的估计及其所提出的谈判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颗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子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
这段话,是**在日本投降后第四天的延安干部会议上讲的。他的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抗战胜利初期内战发生的基本原因。
此时的中国国内,从太行山上的激战,到平汉路上的交火,还有绥远、察哈尔地区国共两党间的争战,乃至整个华中、华北的搏斗,其缘盖出自此。
如此这般,在《双十协定》签字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内战事实上已在不断进行,内战的事实已经客观存在。不过,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内战尚未成为全国性的,还是限制在一定范围的,是紧紧围绕和谈而展开的。国共两党都没有停止和谈。蒋介石认为他并没有放弃政治解决的打算;**也讲,要继续在谈判桌上与国民党作斗争,迫使蒋介石最终停止战争。总之,说到底,这期间的一切“战”,都是为了“谈”,为谈判增加筹码。
**由重庆返回延安后。中国**的总谈判代表周恩来仍留在重庆主持和谈。
周恩来和陪同**回延安后又返回重庆的王若飞此时的任务是继续同国民党代表谈判,解决《双十协定》没有解决的问题。
10月20日,在重庆的第二轮商谈正式开始,地点是宋美龄在市区的住宅之一的中四路德安里103号。参加会谈的代表,**方面是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方面只剩下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3人。张治中没有参加,去处理9月份新疆的“伊宁事件”了。
《双十协定》的第二条规定:“关于政治民主化道路问题: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取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现双方正与备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俟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
因此,有关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基本原则已经确定,出席政协会议的名额也已达成协议,暂定37人。现需要进一步商谈的,主要是名额的分配、组织及职权等问题。经协商,大部分问题均达成了协议。双方一致同意,政协代表的名额为36人,由四方面组成。其中:国民党方面9人,**方面9人;民盟9人:
无党派社会贤达9人。
然而,到了政协开幕前夕,蒋介石却又出尔反尔,在代表名额问题上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
原来,到了政协开幕前夕,蒋介石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民盟与**的关系特别好,在政协会议上可能完全倒向**一边。此外,无党派的社会贤达,蒋介石虽然可以拉过去一些代表,但不可能完全控制。这样一来,**不可能被孤立,国民党倒有被孤立起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