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得及。
“你摘了人家一颗石榴哦。”李雨涵道。
白初想了想,慌忙道:“也是,是我的错。”
李雨涵怕他纠结,便急忙道:“想必一颗也是无妨的。想我们乡里农家,每年的瓜果什么的,都不会尽摘的。”
“这是为何?”
“当然是为那些过往的鸟儿留着的。”
白初听了这话,肃然起敬。贫苦的乡里农家,一直这样朴实忠厚。也难怪那些终日的尔虞我诈,让人心生厌恶。
说话之间,白初折了根树枝,把那朵石榴花插了上去。
然后把树枝另一头噙在口中。
“你看,这像不像个烟
嘴?”白初笑问,“等有一天我们都老了,我便是这副模样。”
李雨涵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到了。”白初听着爽朗的笑声,欣喜不已。
李雨涵眼前,出现一大片荷塘。翠绿的荷叶洋洋洒洒,绵延不绝。她一下子被惊艳到了,荷叶的清香迎风而来,直扑胸憶。
“可有船吗?”李雨涵忍不住便想去游玩一番。
“有的,我先前已经与荷塘的人商议过了,船系在那边。”白初似乎早已明白她的心思,“只等着得了空,带你前来。”
李雨涵当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那你便什么也不要说。”白初脱口而出。
这下李雨涵愣住了:她刚刚明明就这样想。白初与她,当真是心有灵犀?
白初牵着李雨涵的手,漫过两岸绿柳如荫,解了小船坐上去。白初叮嘱着李雨涵坐稳,双桨一点,长长的扁扁的小船离了浅水,向那一池深泓的碧波去。
小船划开碧水,只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水痕。
“我好开心!”李雨涵忍不住大声道。
此时此刻,这绵延不尽的荷塘只有李雨涵与白初两人。她不必忍受李河的无理漫骂,不必在乎那些乡邻的闲言碎语,不必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此心安处是吾乡。
荷叶的茎杆在水中高高举起,那一叶小船很快便被淹没在碧色中。只见一路的荷叶迎风摆舞,谁曾知道荷叶下的小船上,李雨涵与白初两处心思一般同?
也不知道划出去多远,白初有些累了,脸上起了细密的汗珠。李雨涵便道:“你停下吧,歇歇。”
白初闻言停了下来。
小船搁在碧色中,李雨涵从袖中拿出帕子,递给白初。
白
初没接,却把脸轻轻朝李雨涵近前凑了凑。
往日的时候,白初偶尔为李雨涵擦汗。李雨涵颇有些难为情,却心思澄澈。想着如此不算越礼,终于伸出手去。
“雨涵,我有件东西给你。”白初说着,便取出了一个精致的小匣子。
“这是什么?”李雨涵收起帕子问,然后接过。
白初却稍稍偏转了头。
“许久之前便想着给你了。”白初有些艰涩地说。他说话甚少这样扭捏的,李雨涵不由地疑惑。
轻轻打开小匣子,李雨涵只觉得千钧之重。
红色的丝线绕着一缕青丝。
“这是……”李雨涵已经知道了白初的心思,但却忍不住再问一次。所谓近情情怯,近乡乡愁,不过如此。
“没错,这是我的。”白初转过头来,眼神异常坚定。
李雨涵只觉得鼻头一酸,险些落下泪来。绾青丝,挽情丝。这么久了,李雨涵明明知道。却好像直到此刻,方才相信一般。
她珍而重之地把小匣子收好,然后再顾不得许多。轻轻拉起白初的手,认认真真地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白初安安静静地听着。
李雨涵说完这话,只觉得脸颊如同火烧一般,立即松开了白初的手。
“你歇歇,我来划船。”白初依旧沉浸在甜蜜中,只想着那斩钉截铁般的几句话。对于李雨涵后来的这句“我来划船”,他却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李雨涵拿起双桨坐到了船头。
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划过船。此时又是慌乱之中冒然出手,那船又如何听她使唤?
用尽全身力气划桨,那船却只在原地打转,并未朝前面移动分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