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态了。
杨一鹏被朱大典给抓住机会打了个反击,顿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内阁扣押地方大员奏折本就违反规矩,即便内阁首辅也只敢偷偷摸摸地干。
如果内阁这个时候发一个速速核查凤阳失守一事的通知,必然会搞得这事天下皆知,到时候想瞒都瞒不住。
为了避人耳目,温体仁只能先以口头通知,让杨一鹏这边速速上收复凤阳的捷报,然后温体仁估摸着捷报到达北京的时间来办理核查凤阳失守的文书。
等到杨一鹏的捷报一到北京,而温体仁这边的核查文书也差不多同步下来。
如此一来即便百官知道了凤阳被焚的情况那也没多大关系,毕竟杨一鹏的捷报都已经到了。
温体仁刚好可以拿着这捷报堵住百官的口水,当然还要继续忽悠宫内的崇祯皇帝。
如今朱大典这个时候问杨一鹏要正式的文书,杨一鹏能拿得出来就有鬼了,不过杨一鹏还是嘴硬的说道,虽然没有正式文书,可内阁已经给了口信了,正式的文书正在路上,马上就要到凤阳了。
一干官员听完不禁一阵哗然,凤阳被焚的事情乃是天大的篓子,如果没有正式的文书,这个时候谁敢把捷报递上去,万一惹了内阁甚至崇祯皇帝的不高兴,那不完犊子了。
鉴于崇祯皇帝一贯有卖队友的习惯,这捷报一报上去,这捷报还真的要谨慎处理。若是有正式的文书,即便将来崇祯皇帝翻脸,那也有个依据不是?如果空口白牙那这风险可就大了。
毕竟胜负不重要,是否是捷报也不重要,领导的想法才是最重要,可如今杨一鹏仅仅凭几句话就想让大家伙冒这个险,这让一干官员不禁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