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和徐穆之有要事相商,只是远远地跟着,李焕也就放心大胆地问起徐穆之来了。
“幸不辱命。”徐穆之拱了拱手后向李焕回道。
话说当日徐穆之接了李焕的命令,带着几万石粮食前来颍州购买土地,正如李焕当初预估的那般,只要朝廷对粮食一限购,整个淮北的粮价犹如那断线的风筝,彻底放飞自我了。
再加上朝廷几次对闯贼的围剿都不算顺利,导致百姓们越发不肯定这场闯贼之祸到底会持续多久,甚至有些百姓怀疑,整个淮北将变成第二个河南。
如此恐慌的情绪瞬间弥漫了整个淮北,尤其是如颍州城这种被闯贼攻破了的地方,地方大族损失太过惨重,部分大族甚至阖家被灭,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大族子弟实在不想再来一次这种地狱般的经历了。
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往南逃,逃得越远越好,只是往南逃得有粮食得有银子,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能同时出得起这两样东西的就只有徐穆之了。
按市场经济理论,当商品供大于求时,那就属于买方市场,商品的价格自然也要大幅度下降。
面对着疯狂下跌的地价,徐穆之并没有急着出手,而是等到朱大典六安大败的消息传到颍州时,颍州的田价彻底崩盘了,徐穆之以往年百分之一的价格囤积了大量土地。
“那先生到底买了多少亩土地?”
“初步估计在五十万亩左右。”
“多少?”
“五十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