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唐:疯了,李世民求我当太子 > 第134章 这哪里不成熟啊

第134章 这哪里不成熟啊

以上这些奇葩事在上一世可谓是比比皆是根本不稀罕。

故此,在唐贞观年间重新提起这些承包制时,李泰自不会再让上一世的错误,在这一世重演了。

可就在李泰认真思忖,总结上一世经验,教训时,却不曾注意到坐在对面自己老爹的一双虎目变得是越来越亮了起来。

李世民现如今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当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哪里还是李泰所言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啊?

若是这都只能算不成熟的看法,那阎立德所负责的工部都可以原地解散了好吧?

这在李世民眼中看来,毫不夸张的说上一句,李泰提出的这一条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已是万全之策了。

就连承包制真正落实到各州,各府具体注意细节,完善办法都逐一将其点明,并为其找到了相对的应对之法。

可以说,李泰给李世民的解惑完全就是一份‘标准答案’他这个当皇帝的什么都不用去做,去修改,只需按照刚刚李泰所言去执行,安排就可以了。

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随便挑出来一个那都是不出世的人杰,文臣如云,武将如雨。

但即便如此,古人在历史与学习上的局限性,很多的计策,想法更多的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提出一个大概的思路,模糊的方向亦或者只是提出一个并不成熟的想法与思维。

然后当这项计策具体实施开来,就要看各府官吏该如何落实并执行了。

而反观李泰这边,除了给出李世民所有困惑的标准答案不说,真就差没手把手教他这一步怎么走,那一步怎么下了。

“真不愧是我李世民的种。”

“虎父无犬子,古人诚不欺朕啊!”

李世民在心中不无自豪的想到,虽还没看出李泰在带兵打仗上的天赋,但至少在处理事情上,那还是颇有自己的风范。

作为历史上少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千古一帝,在处理事情上,李世民本身也是喜欢精确到个人身上的那类。

无论军务还是政务,李世民都要对其有着事无巨细的绝对掌控力,凡事也都要事必躬亲。

这般行事风格,放眼整个大唐王朝来说,李世民至今也没有找到可以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

可现在,当李世民就承包制的事情和李泰二次商谈时,完全没有父子之间谈话的感觉,反倒是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青雀,如实给父皇说,这承包制真的是你自己一人向来的吗?”

“还是,有所耳闻?”

惊喜之余,李世民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对此,李泰则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全然没有注意到自己先前那番言辞究竟是有多么的惊世骇俗,反而有些自谦,道:“倒是让父皇见笑了,这也是我近几日经营唐人阁时总结的稍许经验罢了。”

“但谈到经商一事上,好的商机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我很多的想法更多的还是些许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

李世民听到这,不禁拍了拍李泰的肩膀笑呵呵,道:“青雀,父皇倒希望你这样天马行空的想法越多越好。”

“那样,我大唐王朝再繁荣昌盛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大唐版图还能再扩大一倍有余啊。”

“哈哈哈……”

“父皇过奖了!”

能被千古一帝的老爹花式拍马屁,这种爽感真的是妙不言说啊,李泰也爽朗一笑。

刚刚自己说的承包制,至少对于现在的大唐王朝来说,本身就是制度上的一种改革。

不对!

这应该不能用改革来形容了,而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待这次灾情过后,那青雀不妨说说,灾后我大唐王朝该如何发展呢?又要从哪方面着手呢。”

在从李泰口中获知了承包制的具体实施细节和制度后,李世民便又继续追问道,其中不乏也有考校的意思。

“所谓天灾人祸,天灾人祸。”

“每每天灾到来之后,伴随而来的便是这人祸。”

“只是,老天爷的意思不是我们凡人能左右的,我们唯一能左右的就是人祸!”

说到这,李泰顿了顿,而后话锋一转,道:“可如何避免人祸,那自是要从民开始。”

“天灾过后,大唐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老百姓食的问题。”

“只有让我大唐老百姓人人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