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功之所以让阿凤和郭振山快点跟上,是因为战斗进行得太快了,战场转得也快,根本来不及搜索残匪,因此怕没有武器的他们遭到暗算。
阿凤原本还在胆怯和犹豫,听他这样催促,便一咬牙,俯身将九红的尸体拖拽出来,紧接着扒下她的上衣,然后是手起刀落……
在一旁的郭振山被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柴刀也掉落在地。
然而,刚参加红军的阿凤并不知道,在“第一次反围剿”后,这种“枭首”的做法就被红军严厉禁止。
那还是在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2万重兵,分成8个纵队,并任命第18师师长、江西省“剿匪”总指挥张辉瓒为前线总司令,以对瑞金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
经过近两个月的游击缠斗,红军最终抓住机会,集中兵力将敌18师围困在江西吉安的龙冈,在一番激战之后,不仅全歼来敌,而且活捉了张辉瓒。
作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的毛泽东,不仅与总司令朱德共同制定了作战方案,而且不顾危险亲临龙岗前线进行指挥,并目睹了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壮观场景。
在胜利的当晚,毛泽东乘兴写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在活捉敌18师中将师长张辉瓒之后,红军给予他很大的优待。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为了庆祝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苏维埃政府计划于1931年1月28日在吉安县东固召开群众祝捷大会。
然而,张辉瓒此前不仅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对当地百姓也犯下滔天罪行,乃至被称为“张屠夫”。所以,当地群众对其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便提出要求对他进行公审。
在大会上,群众的愤怒情绪不断高涨,不仅冲上台进行揪打,后来竟然将张辉瓒抢走了,乃至有维持秩序的赤卫队员,因为太过激愤而参与其中。最终,在混乱中不仅把张辉瓒处决,还将其首级装入竹笼顺江漂下。
截到首级的国民党方面,一方面在长沙岳麓山隆重厚葬张辉瓒,另一方面利用宣传攻势大肆污蔑红军,并很快就发起第二次“围剿”行动。
也由此,双方的对阵迅速演变到白热化程度。而且,在随后的四次“反围剿”中,红军几无俘获敌方将级军官的记录。
在红军方面,早在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群众,要“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同年10月,在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即“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1月,又提出了六项注意,即“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同年4月,正式向全体官兵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为“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为“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可见,红军早期的“纪律”与“注意”,主要是针对群众关系,并明确做出的细化规定。
在发生张辉瓒被“枭首”一事之后,又针对战场纪律及注意,规定了“不虐待俘虏”、“缴枪不杀”、“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等。
进而,逐渐形成了更为全面,并广为传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不要小看这些看似顺口溜,且有点像家长里短的内容,它们与“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一样,是红军区别于旧军队的重要标志。
在当时中国军人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其内容的简洁明了、通俗易记与朗朗上口,能够很快让新战士领悟与执行,也能够很快让老百姓感知到红军的不同之处。
以阿凤砍下女匪首九红的首级而言,在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曾将斩获敌人首级视为一种荣誉,包括近现代部分国家(地区)的军队或武装人员依然如此。
在中国,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