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事情暂且不谈,你们回去之后可以从其他的渠道了解一下那边的国情和爱立因集团的实力以及发展前景,也可以等他们的来访团队到我们公司的时候再谈。接下来我要说的另一件事就是新能源领域,昨天商务部又缩减了十五条外商准入的限制,意味着政府部门希望更多的国外企业来这边投资,以后会有很多的高新科技和巨头厂商来到国内建厂,我们面临的竞争会继续加大,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我建议加快转型,国内低端制造业加快改造出售的进度。”何淑静说道。
政策和商业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国内缩减外商准入的限制之后,就会吸引国外的企业过来投资,好处就是会加快国内的产业转型,坏处就是会冲击本土的民族企业,恒正要是想在以后占据一块市场,就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而何淑静的想法就是继续加快转型,增加科技公司在恒正的占比。
公司里的董事听了有些犹豫,现在子公司是由华宵负责,继续增大科技公司在公司的占比势必就会让华宵的话语权加重,换而言之就是何淑静的话语权会继续增大。
可是商务部的决策已经下来了,很快就会那些国外企业就会回应,那些科技巨头来中国建厂造成的冲击谁也不能预测,新能源领域恒正集团投资的资金也不少,自然不可能就那么轻易的放弃。
“董事长,虽然新能源领域会放宽准入限制,但是毕竟国外企业没有产品的生产补助,他们的成本势必会比我们更高,我们公司依旧有着优势,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已经很快了,再快就会引发一些隐患,我建议现在公司低端制造业保持原有的速度转型,科技产业可以增加一定的研发经费,但是提高它在公司的占比为时过早,毕竟现在带给公司最大盈利的就是制造业,而且是低端制造业,调整它的结构占比,公司的营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顾德兴听到何淑静要提高科技产业的占比一下就坐不住了,华宵是科技产业的总裁,提高科技产业的占比就会增加何淑静的声望,会让何淑静很快稳定她在公司的地位。
“董事长,我也觉得转型速度已经很快了,如果继续加速转型,势必会导致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而且顾董说的对,现在低端制造业前景虽然不比从前,但是真正给公司运输资金还得靠低端制造业,转型太快,后续的资金由哪个地方提供?”哪些董事都劝道。
恒正现在主要的收入就是低端制造业,精密制造业还有科技产业,这三个是恒正的三大支柱,科技产业利润最高,可是困难重重,现在才刚刚起步,很多项目都没有开展,可以说亏损更多于盈利。
而精密制造业转型一帆风顺,稳步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也原来越多,低端制造业前景是不被公司看好,但是以前的恒正就是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低端制造业的体系,下面的工厂和生产链实在多的可怕,现在的恒正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低端制造业,转型过快就会出现资金后续跟不上的问题。
何淑静被那么多董事反对也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下来,暂时保持公司现在的转型速度。
顾德兴从董事会回来之后脸色有些阴沉,以前他跟在高天明的身边,还有高天明做掩护,何淑静的矛头不会针对他,他可以坐山观虎斗,让他们彼此争斗,但是现在高天明被何淑静罢免了,他成了公司的第二大董事,何淑静也视他为心腹大患,现在在董事会有时候自己不得不站出来,顾德兴并不喜欢这样争斗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和何淑静斗只会便宜是公司的其他董事。
“顾董,何董事长现在已经拉拢到了一个合作方,那个合作方虽说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但是何董事长明显就派人提前接触过,以后的合作多半会站在何董事长那一边。”有董事开口说道。
顾德兴坐在办公椅上,用手不停的敲击办公桌,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都是何淑静要增加他在公司话语权的手段,可是偏偏顾德兴就没有办法,他总不能阻止一个大客户和恒正合作吧?如果他这样做,哪怕何淑静不针对他,公司的其他董事也会立马反对的。
“老李,你找几个人去印度一趟,看看除了爱立因公司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没有,顺便收集一些爱立因公司的丑闻和他们合作的风险因素。”顾德兴很快的做出了决定。
那个被顾德兴点名的董事皱了一下眉头:“老顾,有些事你就别争了,内斗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现在派人去印度那里有何董事长那边更快?这局输了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掰回来就是。”
还是有董事会替公司着想,他们知道何淑静的合作对象不错,而且人家已经计划过来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