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血缘 > 第41章 生命之髓

第41章 生命之髓

从上海空运来的好心人的血液干细胞输进了万凯体内,萧春高兴又忐忑不安。查看完病房里其他重病人后,又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去到层流病房看望万凯。医师孔涛、护士夏媛正在精心守护。萧春向孔涛询问了情况,过细地为万凯查体,叮嘱万凯一定得全力配合治疗。眼含热泪的万凯目视萧春,点头应承。死神在他身边游曳,萧春在他身边守卫,此时此刻的他对白衣天使的亲切、伟大感触尤深。过去,他最不愿意到医院看病,觉得麻烦,再遇上服务态度不好者,病还没有看就先装一肚子气,所以他愤然骂过医护人员是白狼。而身患绝症的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使他真心佩叹萧春他们,唬人的死神也会在他们面前退却的!

萧春出层流病房朝主任办公室走时,一直在玻窗外探望的赵鹃紧跟上来询问情况。萧春理解赵鹃心情,竭力宽慰,也如实地告诉她万凯还得要过几道险关。赵鹃的心揪紧,担心万凯过不了这些险关。萧春说,我们和他都在努力,每一道险关都必须得过。赵鹃,你也和我们一起努力,我们都来朝成功努力。赵鹃点头,唉,万一他,……眼涌泪水。尾随的记者们争相向萧春提问,萧春应接不暇,边回答边走进了主任办公室。搞摄影和电视报道的记者跟进来拍照、摄像。萧春是不喜欢接受记者采访的,她刚从国外回来时,医院搞宣传的人就请了记者来采访报道她,要宣传她的爱国精神,她断然拒绝了。她是自费出国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学历,去国外开开眼,没什么值得采访。今天她却很愿意接受采访,还希望他们报道。万凯的情况不错,她心里特别高兴,很想通过新闻界呼吁人们捐献血液干细胞,车颖和其他不少白血病人都还在九死一生地盼待着供血者!

“据我所知,我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已经开展了这项技术,在我们宁泉市是首例。”

“请问萧主任,这是唯一能够拯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吗?”

“目前是这样,这个病人如果不做干细胞移植术,要维持生命非常困难。”

“你们这次治疗能够成功吗?”

“这次移植术由于是无关供血者的干细胞,增加了移植成功的难度,况且,病人的年龄也偏大了些。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以确保成功。”

“听说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一样?”

“是的,这也会给移植技术带来难度。”

“受血者将来的血型会变成供血者的血型吗?”

“会的。”

“医学真神奇!”

“科学无止尽。”

“宁泉市的白血病人多吗?”

“宁泉市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目前的白血病患者有3万多人,每年还可能会新增患者300多人,每年因为得不到合适的供血而死亡的患者有600多人。治疗这些病人是我们医务人员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的医学技术、我们宁泉市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员,是可以也有能力治疗白血病的。我们会忘我努力地去做。我也向社会呼吁,希望更多的人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更多的白血病病人。”

“谢谢你,萧主任,我们会尽快把你的希望转告给社会大众。”

有位女记者拿出一份报纸递给萧春,指着其中一篇报道:“重庆骨髓带着体温进京”。报道了来自重庆骨髓分库的消息,已有14名白血病患者在重庆骨髓库找到了HLA符合者,使库存资料并不多的重庆分库跃居全国配型成功率的首位,并且还实现了中国大陆首例跨国捐髓。

萧春看后,笑道:“这是很好的事情,是了不起的事情!只是14例还是太少啊。”

女记者点头:“是的,供与需实在是相距太大。”

萧春说:“目前的符合者是太少,不过登记捐献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女记者点头,记录:“哦,萧主任,请问HLA是什么呢?”

萧春说:“就是人类白细胞抗原。”

……

一位男记者一直注意着坐在萧春身边的两眼水湿的赵鹃,向她采访道:“请问,你是病人的家属吗?”

赵鹃欲言又止,说:“算是吧。”

男记者问:“算是吧,什么意思?”

赵鹃道:“他是个孤儿,我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

男记者点头:“明白了。请问,你对他这次的治疗信心足吗?”

赵鹃说:“我相信他的毅力,相信医生、护士,相信当代的科学技术。”

男记者同情地:“你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