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春秋战国演义 > 第36章:鲁国宋国闹政变

第36章:鲁国宋国闹政变

,鲁隐公照常去祭祀,照常住在大夫寪氏家里。公子翚事先做好了安排,夜里鲁隐公熟睡的时候,公子翚的人得手就轻而易举地把鲁隐公杀了。嫁祸于寪大夫,接着就把大夫寪氏家抄了,杀个灭门。

就这样,公子翚奉世子允即位,就是鲁桓公。鲁桓公也不食言,就封公子翚为太宰。

郑庄公对鲁隐公的长期摄政也有看法,你长期摄政,并没有立世子允为鲁侯,没有象周公对待成王那样。虽然没有说正式即位,但是已经成了实际上的鲁侯,各诸侯国都承认你是鲁侯。你如果想做鲁侯,就实实在在宣布即位,这样世子允就不会有当鲁侯的企图,如果他有不轨行为,你可以处置他。只要世子允规规矩矩,你鲁隐公年老想还政于允,也是可以的。你糊涂庙糊涂神,结果还是没有善终。郑庄公长叹一声,对群臣说:“鲁国政变,我们应该出兵讨伐,还是应该继续和好?”

祭足说:“鲁国政变,是鲁侯兄弟之间的事情,鲁侯息摄政的当时,允已经明确为世子,那时,世子允虽然年幼,也应该即侯位。他们自己的矛盾与我们没有利害关系,我们和鲁国应该继续保持友好关系。这样对我们没有什么坏处。”

郑庄公表示赞同:“好,我们就继续和鲁国友好,由祭足拟写一份国书送给鲁国,明年会盟。”

第二年春天,郑庄公去鲁国祭祀周公庙,用碧玉交换鲁国的许田。四月份,郑伯和鲁桓公在越地会盟,明确友好同盟的关系。冬天,郑庄公又到鲁国访问,同鲁桓公拜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

这一年没有打仗,郑庄公对宋国还是不放心,在朝堂上讨论是不是应该再次伐宋。忽然殿外有人报告,说宋国送来国书。庄公问宋使怎么回事?宋使回答:“宋国百姓对宋国几次攻打郑国劳民伤财非常不满意,兵士暴动杀了好战分子孔父嘉和宋侯,太宰华督主政令我们从郑国接回公子冯奉为新君。”

原来,孔父嘉攻郑攻戴全军覆没,回去没有颜面,举国上下一片怨言。人们不仅对带兵的孔父嘉有意见,对宋殇公也不满意。宋殇公与夷上台10年,打了11仗,为了公子冯攻打郑国就3次,而且战争屡屡失败,男丁牺牲无数,国内人口下降,百姓劳动力不足,生活水平下降,怨声载道。太宰华督与公子冯一向关系亲密,对宋殇公容不下公子冯,多次伐郑,又引得郑国、鲁国、齐国多次伐宋很有意见。这样折腾,百姓已经承受不起。他认为,这十年司马孔父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孔父嘉私自决定攻打戴国惨败,威信扫地,自己也感觉抬不起头来。华督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在文武大臣中制造舆论,说司马孔父嘉无义好战,祸国殃民。大家都接受这个观点。更有趣的是,华督有正直的一面,也有不良喜好。孔父嘉的夫人魏氏长得漂亮,很有几分姿色,在宋国也算是倾国美女。春节前夕,孔父嘉的夫人魏氏乘车回娘家,在车篷里撩开布帘观看路旁的风景,恰巧被华督看见。哎呀我的亲娘祖奶奶,天下还有这样绝伦的美人,眼睛都看直了。一打听是孔父嘉的夫人,他奶奶的,这小子艳福真不浅,怎么就不是我的女人呢。打这开始华督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惦念上了,魏氏的形象总在眼前晃来晃去。人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念。这话一点都不假。华督惦念上了魏氏,就在动脑筋想搞到手的计策。

在兵将、大臣反战情绪高涨的形势下,许多战将积极靠近华督。大家一致认为孔父嘉是罪魁祸首,许多大将主张除掉孔父嘉。但是他们不知怎么处理这件事,就去找太宰华督。这一天,许多大将聚集在华督家里,都表示听从太宰的指挥。院子里还聚集着许多兵卒。华督一看时机成熟,就安排自己的亲信随从和这些兵将一起包围了孔父嘉的官邸,射杀了孔父嘉,冲进府邸杀了满门。华督的亲信去枪魏氏,动手晚了,魏氏已经被杀。华督内心好顿惋惜。

华督杀了孔父嘉,就完全控制了兵马,府内秘藏武士自卫。宋殇公听说华督杀了孔父嘉,非常气愤,派人宣华督上殿。华督没去,就和几个大将研究如果宋殇公来问罪怎么办。大将们都说,事已至此,一不做二不休,连宋殇公一起干掉,另立新君。

宋殇公带着朝堂上的武士到华督府上去问罪,刚一到门口,就被兵将截住不能入内,接着又奔孔父嘉府邸,被守在那里的兵卒杀死。

宋殇公被杀,华督令人随便抓了个人坐罪。然后召集文武大臣,研究决定迎立公子冯为新君。

郑庄公看完宋国的国书,了解到宋国的变故,说:“宋侯接替哥哥的禅让,却对躲避到郑国的侄子容不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