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当时的礼制习俗,公侯出嫁公主,对方是公侯的哥兄弟,派上卿领班送亲;对方是公侯的公子,就派下卿领班送亲;对方是大国公侯的公子,升格派上卿送亲;嫁给周天子,上卿大夫一齐送亲,公侯本人在家不动。齐桓公非常喜爱自己的女儿文姜,他认为文姜嫁给鲁桓公非常理想,就决定破格亲自送行。
吉日到了,鲁桓公派公子翚带队到齐国迎亲。诸儿知道了这件事,心中很不是滋味,有心留下文姜,可是他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没有办法,实在是没有办法,心上的人就要属于别人的了,他的心碎了。父侯不准他去文姜处,他就写了一首诗,想派人送去,可是又怕让别人看到。就采来一束鲜花,把诗笺藏到花中间,派一个宫女送到文姜的闺房。
文姜即将出嫁,她最想见的就是诸儿。恰巧这时诸儿派人送来花束,她喜出望外,心中甜丝丝的。她拿着花束嗅了嗅,还挺香的。打开花束,一个绢笺飘落在地,上面有墨迹。立即躬身捡起来,她认识这时诸儿的字体,原来是一首诗。
诗写好之后派心腹宫女送了过去。诸儿读了这首回诗,知道文姜仍然深恋着他,这深情是难以割舍的。他的心有点发狂,他知道鲁国公子翚已经来迎亲,应该争取机会多接触一下文姜。诸儿就去找齐釐公:“儿臣听说妹子要嫁到鲁国去,齐鲁世代友好,这是一桩美事,亲人应该送一送。父亲国事繁忙,不便远行,就派孩儿去送亲吧。”
齐釐公说:“文姜是我的掌上明珠,为父已经答应鲁侯亲自送亲,一国之君不可失信。”这时,公子翚来见齐釐公,说:“鲁侯已经在齐鲁边境的讙邑停驾侯亲。”
齐釐公说:“鲁国讲究礼仪,我必须亲自送到边境。”
听到这里,诸儿只得默默而退。
临行之前,文姜到各宫殿向六宫眷妃辞行,最后来到东宫向世子诸儿告别。诸儿提前准备了酒席款待文姜,有心亲热一番,说点悄悄话,但是自己的夫人在场;可以让夫人回避,但是齐釐公派遣的陪同宫人不能赶走。两人四目相对,眼泪就在眼圈里。文姜告别上车时,诸儿凑到跟前小声叮嘱:“妹子多多保重,千万不要忘了“叮咛”的话。”
文姜会意,回答说:“也请哥哥保重,往日回门再见。”
齐釐公安排诸儿守国,亲自送到齐鲁边境讙邑。鲁侯和他互相施翁婿之礼,设宴款待送亲人员,每人一分礼品。齐鲁正式结亲,齐釐公回去之后非常高兴。
鲁桓公对这门婚事非常重视,齐国是个大国,齐鲁联姻结盟,世代友好,对鲁国是非常有利的。文姜如花绝色,也是自己的艳福。所以,鲁桓公领着文姜回到曲阜,婚礼办得非常隆重,朝拜太庙,告祭祖宗。之后文武大臣卿大夫都来朝见君夫人,一时间热闹非凡。
文姜成婚之后,齐釐公又派自己的弟弟夷仲年代表自己到鲁国问候文姜。
鲁桓公和文姜结婚之后不到一年就生下一个男孩,因为和鲁桓公生日相同,就起名叫做姬同。文姜一直守在家里十多年没有回过娘家,结果一回娘家就产生了风流韵事,鲁桓公带上“绿帽子”被害死。
38楚国伐随谋称王在北戎侵齐之前,也就是周郑之战的之后,周桓王十四年(鲁桓公六年;西历前706)春,楚国开始攻打随国,称雄南方。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子爵,称楚子,已经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东南地区,是一个地域千里的大国。
熊通杀侄篡权道德打折扣,但是他很会治理国家,为了楚国的强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听说郑武公灭掉虢郐,灭掉胡国,周平王没有过问,认为周王已经管不了诸侯;诸侯自身不强大,受到欺负没人为你主持公道;诸侯国如果强大了,才能站稳脚跟,没有人敢于作对。
熊通即位后,去邓国(在今湖北襄樊市)相亲,娶邓侯的姑娘“邓曼”为夫人,得到一个十分难得的贤内助。第三年就挥师渡过汉江,远征南阳盆地,进攻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虽然没有得到这个城镇,但是进军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权国(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国土不广,但国力却不弱。楚国从熊渠至熊坎好几代楚子都想灭掉权国,熊通实现了先君夙愿。熊通灭掉权国以后,以权国故地设权县,任命在攻打权国的战斗中立下战功的战将斗缗为权尹。这就是中国行政区划名称“县”的起源。“县”原本写作“縣”,意思是悬挂在一旁的和主体系在一起的地盘。从此以后,县就成为楚国下设的一级行政单位。县的行政长官“尹”由楚君任命,职务不世袭,也不是终身制,随时可以罢免更换。这是“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