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春秋战国演义 > 第161章:葬襄公赵盾掌权

第161章:葬襄公赵盾掌权

晋襄公六年,立他的儿子夷皋为世子,让他的庶弟公子乐到陈国去谋事。这一年,老臣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死去。第二年,因为大将减少,襄公就改变了军队的建制,恢复过去的三军建制。襄公在用人上也拿不定主意,先是想用士谷做中军主将,梁益耳为副。先且居的儿子先克说:“狐赵两家对晋国有大功,他们的儿子不应该废掉不用。而且士谷的职务是司空,他和梁益耳都没有战功,冷丁提拔为大将,恐怕难以服众。”

襄公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安排狐射姑为中军元帅,由赵盾辅佐;箕郑父为为上军元帅,荀林父辅佐;先蔑为下军元帅,先居辅佐。狐射姑盛气凌人地对三军发号施令,全权指挥,对上下军元帅都看不在眼里。司马臾(yú)骈(pián)觉得欠妥,就提出意见,说:“治军将帅相合最为重要,现在的三军元帅除了老将就是功臣之后。元帅应该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谦虚一点。不应该太独断太自负了,应该吸取楚国令尹子玉的教训。”

狐射姑听了非常生气,怒气冲冲地说:“我刚刚行驶中军元帅的权力,你怎么敢胡言乱语,降低我的威信?左右,抽他一百鞭子!”左右上来就对臾骈施行鞭刑,打得遍体鳞伤。许多人听说了这件是事,对狐射姑产生了看法,不服。

士谷梁益耳听说先克阻挡了他俩的升迁重用,就产生了仇恨,等到太傅阳处父出访卫国回来,都向阳处父说狐射姑的坏话。阳处父就秘密对襄公说:“狐射姑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没有威信,不是大将之才。我曾经在军中佐助过子余,对他的儿子赵盾比较了解,赵盾的能力要在狐偃孤之上,是个元帅的料。”

襄公信得过自己的师傅阳处父,令阳处父把三军元帅都找来开会。三军元帅都到了,狐射孤仍想主持会议。襄公喊着他的字号说:“贾季,寡人以前都是让赵盾辅佐你,今天反过来,从今以后你辅佐赵盾。”狐射姑不敢说啥,只得答应退后。

于是襄公就拜赵盾为中军元帅,令狐射姑辅佐,上军和下军都没有变动。

赵盾从此掌握大权,礼貌待人,精心国政,国人都心悦诚服。

司马臾骈就对阳处父说:“你直言不讳,忠君可是忠啊,可是遭人记恨哪,你应该小心防备呀。”

阳处父说:“只要有利于国家,我不能逃避私怨。”

第二天,狐射姑就单独去见晋襄公,说:“主公念射姑父辈的功劳,先前安排我掌管军政,忽然变更,臣不知道犯了什么罪?是认为我父亲狐偃的功劳不如赵衰吗?还是有别的因由?”

襄公不加思索地说:“没有别的,阳处父对寡人说,你不得人心,不适合做大将,所以就换了你。”

这一句话就把阳处父给出卖了。

晋襄公三易将帅,埋下了祸根,贻害无穷。

八月,晋襄公生病了,卧床不起,就令人把太傅阳处父上卿赵盾等人找来,嘱托说:“寡人继承父业,破狄伐秦,晋国的锐气没有受挫,国威尚在,霸业尚在。不幸的是我寿命不长,即将与各位长别。世子夷皋年幼,请你们尽心辅佐,对临国保持友好,不要丢掉霸业。”

群臣领命告退,晋襄公当天夜里就死了。

第二天,群臣要奉世子夷皋即位。赵盾说:“现在国家多难,又和秦国狄国结仇,不可以立幼主。立襄公的弟弟雍,性情善良,年岁比较大,先君非常喜爱他。公子雍现在在秦国为大夫,迎立公子雍可以改善和秦国的关系,结交旧好。善良可以稳固,年长可以主事,恢复旧好可以安定。”

狐射姑说:“不如立立他的弟弟公子乐,他的母亲辰嬴受到先君的喜爱。公子乐在陈国,陈国向来和晋国友好,距离也比较近,当天可以打来回。”

赵盾说:“辰嬴位次太低,名声不好,母淫子微,难以服众。外迎不能丢掉大国选取小国,秦国大而且近,可以援助晋国;陈国小而且远,援助也没有多大力量。必立公子雍。”

于是赵盾就派先蔑(miè)和士会去秦国报丧,迎接公子雍为君。先蔑和士会临行之前。荀林父说:“夫人世子都在,去别的国家迎接新君恐怕不能成功,可能还会有变化,你应该以有病为名推辞不去。”

先蔑说:“政权掌握在赵盾的手里,能有什么变化?”不听荀林父的话,两人出使齐国。

荀林父对人说:“赵盾这个决策欠妥当,一定还会有变化。都是比较好的朋友,我不能不提示先蔑。他不听没有办法,先蔑这次出使恐怕回不来了。”

狐射姑看到赵盾派人去齐国迎接公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