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老少爷们儿拿起枪 > 第一章 领了投名状

第一章 领了投名状

崂山,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崂山背负平川,面对大海,巨石巍峨,群峰峭拔,既雄旷泓浩,又不失绮丽俊秀,因此《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据传,自宋朝开始,崂山深处就有绿林好汉纵横出没,有的终生以此为业,有的亦匪亦农,鱼龙混杂,这种状况到清朝末年达到了顶峰。因为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剿的官兵历来非常头痛。民国初年,天下大乱,崂山更成了各路好汉啸聚纵横的天堂。

深秋的崂山,到处都是翠绿的青草,苍翠的松柏,满眼金黄色的树叶与各色盛开的野花。

清晨,怪石嶙峋的山道上,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尽,氤氲之气弥漫在远山与峡谷之间。

一身短打扮的卫澄海站在一块巨石上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像是腾云驾雾一般。

卫澄海来到崂山已经三天了。他带来了十八条长枪,除了朱七带来的八条三八大盖,还有曹操送的十条老汉阳。

大山里的早晨来得晚,但是来得要比山外迅速。刚才还绿铮铮的天,呼啦一下就变成了橘皮一样的颜色,太阳一跳就上了山顶。卫澄海嗷嗬两声,一紧裤腰,箭步跃过几块石头,贴着陡峭的巨大岩石,壁虎也似攀到了瀑布飞溅的一处涧顶。两旁乱飘的水花肆意散落在他的脸上,阳光一照,发出碎银子样的光芒。卫澄海迎着日头大吼一声:“真爷们儿来啦!”头顶上,一只鹞子在疾飞中蓦然减速,飘飘摇摇盘桓了几圈,一振翅膀,箭一般扎进薄如窗纸的云层,天在刹那间变得煞白。

卫澄海回头望了小得如同蚂蚁的蚂蚱菜一眼,大声喊:“爷们儿,再往哪里走?”

蚂蚱菜反着手往瀑布东面的一个木头凉亭一指:“过去等着。”

卫澄海走到凉亭边,刚找个石墩坐下,一个声音就从头顶传了过来:“卫先生,兴会啊。”

卫澄海循声望去,赫然见滕风华扎着一根宽大的牛皮腰带迎风站在高处的一个山坡上冲他拱手。不是他依然戴着那付很特别的玳瑁眼镜,卫澄海差点儿没认出他来。以前的那个白面书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些强悍的黑脸汉子。卫澄海站起来,伸出双臂施了个江湖礼仪,直起腰冲他微微一笑:“滕先生,好久不见。”滕风华稍一迟疑,快步走下来,拉着卫澄海就走:“卫先生,我等你好久了。打从去年出了那事儿,我就预感到咱俩终究会走到一起,果然没错。上山吧,传德同志已经等你有些时候了。”卫澄海笑道:“董老大也参加了共产党?”滕风华回了一下头:“打日寇求解放的都是我的同志。”

一路没见一个岗哨,卫澄海有些纳闷:“滕先生,这里好象是咱爷们儿说了算的啊。”

滕风华嗯了一声:“晚上就不一样了。”

卫澄海在心里笑了笑,滕先生还真是个人物,我想表达什么意思,没说明白他就知道。

转过一个搭着铁索的吊桥,卫澄海跟着滕风华上了一条满是荆棘的碎石路。又走了约莫一袋烟的工夫,两个人上了一条铺着大青石板的台阶路。身上开始感觉凉爽,刚才冒出的汗一下子就没了,越走感觉越冷,这是上了高山密林的深处。好啊,这么好的地方,日本鬼子怎么可能“扫荡”上来?卫澄海不禁想起在东北的一些往事,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敢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鬼子说来就来,山不是这么陡,林子也不是这么密……还是这里好,即便是鬼子的飞机来了也炸不着,到处都是山洞。想到山洞,眼前还真的出现了一个山洞,洞口很隐秘,长满茂密的杂草和叫不出名字来的灌木。卫澄海感觉董传德的堂口应该就在这个山洞里面,心中隐隐有些鄙夷,什么呀,满山好地方,你跟个乌龟似的藏在这么个鳖窝里。

滕风华似乎看出了卫澄海的意思,边摸出一只小手电往洞里面晃边说:“出了山洞,就是大本营了。”

卫澄海的心小小地别扭了一下,感觉自己方才想得有些下作,人家老董混这么久的秆子,应该不会比自己差到哪儿去。

有手电筒照着,山洞出得很轻松,一眨眼的工夫,眼前就亮了。

卫澄海的眼睛刚刚适应了一下,滕风华就说话了:“麻烦卫先生把眼睛闭上。”

卫澄海明白,闭上眼睛笑道:“应该的。”滕风华从裤兜里拽出一条黑色带子,绕过卫澄海的眼眶,在他的脑后打了一个结:“好了,跟我走。”走了几步,卫澄海感觉身边的人蓦地多了起来,脚步声哗啦哗啦响。走了约莫一柱香的工夫,滕风华在一块巨石后面停住了脚步,一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