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宋江山第六卷 > 第3章 第三节 往事成风

第3章 第三节 往事成风

效力,而如今正值内外交困之时,诸位有何见解?”孙正之开口说道。

此言一出,舱内便炸开了锅,一时间,众人皆争相开口,一番热议之后,总算轮到王安石压轴。

“要我说,当今之世,唯有改革二字!”此话说得坚定,掷地有声,众人皆点头表示赞同。王安石接着说道:“我素以为,当今弊端,多在冗费冗官两方面。自开国以来,我朝官位设置细杂,多有闲职,以致组织庞大却不作为,机构臃肿层叠严重,此为一大开支;另外,戍边战士众多,战斗力却低下,以致多次战争皆以失败告终,花出去的军费千千万万,却如打了水漂一般,此为另一大开支。开支庞大,加之官员众多,层层而下,管理混乱,以致财政吃紧,只得从百姓身上刮取,导致有些地区民不聊生。”

“确实如此,不知王判官对此有何解决之计?”孙正之追问道。

“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精简机构。”王安石斩钉截铁地说道。

众人闻言,犹如醍醐灌顶,急忙追问具体实施办法,王安石便一一耐心道来。

这一席话,足足讲了半晌工夫才停下,思维清晰,文采斐然,且论及各方各面,有些竟连细节之处也说得分明。可见王安石年纪虽轻,却是大有见地,以天下为己忧,日日思考国家大事,的确是一难得的人才。言毕,众人皆是呆立当场,久久不能回神。

孙正之眼中赞许更甚,更带有一丝崇拜和骄傲,他缓步向前,抱拳向王安石施以一礼,说道:“今日听君一席话,当真是胜读十年书,王公才情高远,涉猎广泛,吾等自愧不如。”话音刚落,众人也纷纷走上前来,想要与之攀谈结交,无奈时辰已经不早,王安石只得以家中有事,便匆匆离去,惹得一众人等遗憾不已。

这场座谈随着他的离去落下了帷幕,众人陆续散去,由着各自在岸上等候的僮仆扶着上了岸,船舫在几阵猛烈的晃动中渐渐归于平静。

此时,船舱侧室的珠帘被卷起,琴音初奏,抚琴之人该是心境清雅,从第一个音符响起便透着说不出的高远缥缈,但弹至后半阙,却隐隐透着一丝焦躁。

“呲啦”一声,琴音戛然而止,抚琴女子坐在琴前若有所思。

“姑娘,可有事?”这时有一随侍女子忙跑至帘前问道。

“没事。”一个淡淡的声音响起,这女子似是生性清冷,就连声音也透着空灵和疏远。

“罢了,你进来,我且有一事问你。”女子又接口说道。

自知姑娘素喜清净,旁人只得在外服侍,得了允诺,侍女方才轻身进了侧室,在一旁静静候着。琴案前坐着一女子,头戴珠翠朵玉冠儿,眉间沁绿,粉点眼角,着月白衫子,外罩浅蓝色纱衣,挽着碧色帛布佩带,结于胸前,下着湖蓝锦裙,生得清丽脱俗,尤其是那一双眼睛,透着说不出的清冽澄澈,别说在勾栏里,就是在世间,也是少见。

“眉儿,方才压轴之人,是哪家公子?”女子缓缓开了口,淡淡的语气却是透着一股娇羞。

“回姑娘,那是淮南节度判官王安石,去年三月中了进士的。现在此地为官,年仅二十有二,学问自是不用说,生得仪表堂堂。姑娘问这做什么?”

“没什么,听他谈吐不凡,好奇罢了。”

眉儿生在这烟花之地,自是早熟,听得这话,心下早已明白了八九分,笑着打趣道:“怎么,这世上竟也有人入得了青芜姑娘的眼么?”

女子听至此,淡淡一笑,嗔道:“莫要胡说,去帮我换盏茶来。”

不多久,青芜起身出来,走到刚才议论的正厅。长长的裙摆在紫红色的镶金边地毯上逶迤拖动,一双纤小的足在室内悠然移动着。行至案前,方才饮过的茶盏还未收去,青芜看着,想起那人慷慨陈词的模样,忽地笑了,一双眼微微弯起,涟漪荡漾,有着说不清的温柔风情,生生把人看醉。

许是在室内坐得久了有些闷,青芜随即向着舱外走去。

“外面风大,姐姐莫要冻着,快快回屋里去。”一个约摸六七岁的小童匆匆跑来。

“汀时,我不冷,只是透透气。”女子脸上泛起少有的温情,抚着少年的脸柔声应道。这少年正是她亲弟弟,三年前随着姐姐双双被卖进勾栏,性子和姐姐不同,甚是开朗,因而颇得众人喜爱。

这时船上的长者高呼一声:“开船咯——”船便缓缓向着河心驶去。

“姐姐快回屋去休息着,一会儿还要在晚宴上弹琴,莫要累着了。”青芜闻言,只得紧了紧少年的衣服,转身回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