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宋江山第六卷 > 第9章 第三节 宫门风波

第9章 第三节 宫门风波

里的婆子们嘴碎,最爱干些挑拨离间的事情。渐渐地,这两家的下人们之间,倒是多了些针锋相对的意思,致使坊间甚至还生出些不和的言说,传到两家大人耳中,按王安石的性子,自是不屑多管,可到了司马光那儿,却是硬生生憋出一肚子闷气,更暗暗与王安石生出些嫌隙来。加之朝堂上神宗对王安石的日益倚重,使得司马光对王安石越发有意见。

这世上再密的墙,也免不住透出一丝风来,王安石每隔十日的深夜外出,虽做得隐秘,却还是被司马光得知,他心中不免疑惑,便偷偷派人跟了去,不料这一路追踪王安石却追到了宫门口。消息传到司马光那里,他也不免震惊,虽说圣上此次召王安石进京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却不料他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如此密切。无奈他司马光虽在前朝朋党众多,权势日益强盛,在后宫,却是无一人相识。在这几个月的焦虑压迫之下,使他不得不为自己谋条出路,和韩琦搭上了线。韩琦作为三朝元老,颇得太皇太后曹后的敬重,尤其在仁宗驾崩、英宗继位的关口,可谓是劳苦功高。

曹后久居后宫,年事已高,自是不喜改革动荡。且这后宫和民间的关系却又暧昧,商人虽为世人所不耻,但再高的心性都耐不住人家手上的真金白银过硬,致使高官背后,多与民间大贾勾结。再往上走,便演变成后宫贵人们的一条财路,略施权力予人方便的事情不在少数,结果便是本该流入国库的银子,都一股脑儿涌进了贵人们的口袋。偏这后宫与前朝的关系错综复杂,诸如此类的事情虽人人相知,却也缄默不语,就连当今圣上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时至今日,国库亏空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连先帝的葬礼也只能草草了事,可见朝堂上的当务之急便是生财。司马光等人虽为朝廷栋梁,在此事之上,却是处境尴尬,虽然心知要尽快使国库充盈,想出的法子却进展缓慢。进展越慢,众人心中便越是焦急,生怕走到最后一步会拿自己开刀,在这种形势下,圣上召王安石进京,便变得有些敏感起来。

一时间,朝堂上开始默默分起了党派,以司马光为首的传统世族自是各自抱团,其余的科考新贵南人团体则盼着搭上改革的顺风车平步青云。而在后宫,常年获利的曹后众人,自是不满王安石。太后高氏作为曹后的侄女,更是唯曹后马首是瞻,而圣上的宠妃朱德妃因出身不高,自然站到另一边去,盼着投圣上所好以支持改革来巩固圣宠,橄榄枝早已抛向王安石,无奈王安石无感于后宫争斗,不予回应,她只得转过头来,默默与吕惠卿搭上了关系。

自司马光与韩琦搭上线以来,依靠韩琦在王家的眼线,对于王安石的踪迹更加了如指掌。王安石秘密入宫这件事犹如一把利剑,日日悬在他头上,王安石与圣上的关系越亲密,对于他们来说,则越是不安,眼看着改革之势就快水到渠成了,迫使他不得不提前作出反击。就拿王安石密见圣上这件事来说,可谓一把双刃剑,虽说此举使他与圣上日益亲密,但密见终归无法得见天日,且在宫门下钥之后入宫,是为死罪,若要打击王安石,必得从这上头做文章。

夜深人静之时,王安石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出了门,同时王宅的后院里扑棱出一只灰鸽子,虽闹出些动静来,但没有谁注意,除了一墙之隔的司马光。他听着鸽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心下却是错杂,一方面希望计划成功,一方面又念及与王安石的交情,心下多有不忍。可无奈人在这世上,总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早已过了当年血气方刚的日子,这几年来的纷争教会他如履薄冰的为官之道,利益的冲突致使他和王安石就算再志同道合,也终究处在对立的立场,今日若是事成,他也不后悔,箭在弦上,却是不得不发了。

且说当日夜晚,太皇太后曹氏突然称病,急召圣上侍疾,待圣上入殿,便当即屏退众人,只留圣上一人,迟迟不肯放他回去。眼看约定的时辰就要到了,圣上却还未出来,贴身内侍福公公只得在门口干着急,又无法进去禀明圣上,只一心盼望着宫门外的王安石切莫出些什么意外才好。这时只见远处火光攒动,兵甲之声铮铮入耳,他心中大喊不妙,无奈太皇太后不适,他一介奴才,绝无进去叨扰的资格,只得忙遣了身后的小徒弟跑到远处看看出了什么事,希望能将羽林军拖住些时间,一边急急祈求圣上快些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宝慈殿的殿门却丝毫没有一丝要打开的意思,小徒弟这时慌慌忙忙地跑来,说是有人私闯宫门,当值的侍卫长官正带着人马过去呢。福公公一听,心便凉了一半,看来王安石的这个罪名是担定了。正在此时,只见殿门打开,神宗从里头急步而出,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