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宋江山第六卷 > 第15章 第三节 青苗法废

第15章 第三节 青苗法废

第三节青苗法废

宝慈殿,铜鼎里燃着安神的香料,青烟袅袅,一室馨香。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重重宫帐中突然传出一声问话,声音虽苍老,但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尊贵。帐外候着的女官忙疾步向前,小心掀开一层层布帷,生怕透进一丝风来,行至床前,远远跪下,回话道:“禀太皇太后,已经申时一刻了。”床上躺着的正是仁宗的皇后,当今的太皇太后曹氏,她年岁已高,却依旧是这宫里最尊贵的人。

“哦,我这一觉竟睡了这么久,看来真是老了啊。”太皇太后说着,便从被中伸出一只手,跪着的女官会意,忙上前服侍她起身,替她披上外衣,才唤侍从将帐子卷起,同时一小队宫女忙捧着一应用具缓缓向前。

“太皇太后万寿无疆,怎么会老?”女官是跟在太皇太后身边多年的嬷嬷,最得她信任,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但行事却依旧麻利,她一面将漱口的金盆递过去,一面轻声回话道。

虽是奉承,听在曹氏耳朵里,也不免舒心,她低低一笑,将嘴里的水吐出,又由着女官用巾帕为她擦拭干净,才开口嗔道:“莫要哄我,你我如今都是这宫里的老人咯。”说着,她突然想起一事,便问道:“顼儿今日可有来问安?”

女官忙答道:“皇上心孝,问安自是一日都不会少,方才已经来过了,见您憩着,等了一会儿便回去了。”

曹氏闻言,倒也满意,这个孙子,不比他父亲,对自己,总是礼遇有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近来行事,却有些急躁。她虽久居深宫,但也还没到痴傻的时候,一些闲言碎语,虽然没人敢在她面前说,但高太后近几日的问安,言语中对于朝政的躲躲闪闪,听在她这里,自然也猜出了几分意思。正想着这几日找皇帝来问上几句,便吩咐道:“明日顼儿来请安时,让他留一留,就说我找他有点事情。”

待太皇太后梳洗妥当,约摸也快到了问晚安的时辰,便由女官搀着往正厅里去,刚一坐下,高太后便进殿来,礼数做全福身问了安,便让身后女官递上一封信笺,对太皇太后说道:“韩司徒来信了,特别交代,要呈予太皇太后。”

“韩司徒?哪个司徒?”后宫之间虽严禁和外朝通信,但对于太后来说有所特殊,只是太皇太后这里,向来无人搅扰,又从哪里冒出个司徒来?曹氏闻言,不免疑惑。

高太后忙又解释道:“韩琦,大名府的韩大人。”若是别人,她何故来打扰太皇太后的清闲,只是韩琦,三朝元老,权倾一时,仁宗驾崩时力助英宗即位,可以说是她的恩人,自然特殊些。何况当时韩琦力排万难稳住形势的笃定表现,也颇得太皇太后的赏识。这段时日高太后因为新法的问题焦头烂额,好多宫外的财线都减弱甚至断了,正是烦心的时候,眼下韩琦的一封信,让她觉得一瞬间拥有了千军万马,所以估摸着太皇太后午憩已经起身,便急急赶了来。

“哦,是韩首相。”太皇太后了然道。从她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她对韩琦的尊敬。即使此时他早已辞官离京,走下权力的巅峰,但在她老人家心里,他依旧是那个独领朝纲的元老级人物。

她回忆起仁宗驾崩之日的混乱,想起韩琦冒着以下犯上的风险在朝堂之上用身体紧紧压住四处逃窜的英宗,生拉硬扯着给他换上皇服戴上帝冠,然后迅速拥立新帝登基,用他的威信,稳定众人,立下汗马功劳,心中不免闪过一丝悲痛。仁宗走后,她虽在宫中备受尊重,却仍感孤独,英宗不是她亲生的孩子,对她甚是傲慢,她有苦难言,常常被气得半死。而后赵顼即位,对她虽孝顺有加,终究隔着一层,无法真正亲近。加之近来朝廷上换血厉害,一些仁宗朝的老臣接二连三地辞官,取而代之的是王安石等锐意进取之流,官位都还没坐热,就急吼吼地将变法搬了上来,所幸本意是为国家好的,她也不能多说什么。但历来宋朝对南人北人的看法就大相径庭,甚至有地域歧视的嫌疑,就连仁爱宽厚的仁宗也认为南人轻贱,不可倚重。曹氏眼看着如今借着变法的由头,越来越多的南人在官场崛起,在她眼里,便是小人得志,于是大为反感,但后宫不得干政,因此也不便多说。

“这倒是稀奇,韩首相竟还记得我这个老人家。”太皇太后打趣道,心中也不免有一丝欣喜。她久居深宫,虽说地位尊贵,但早已没有什么实权,早年那些拼命巴结的人便渐渐少了去,她这宝慈殿,颇有一种无人问津的凄凉,难得有故人的消息,便也来了精神。但转念一想,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韩琦此次来信,莫不是这宫外翻了天?连忙追问道:“可是有什么要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