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异域仙音 > 第34章 制作古筝的想法

第34章 制作古筝的想法

“太昌府倒是有几个专门制作乐器的匠人,不知道先生想要做什么?”蝶衣疑惑地问道。

“作把古筝。”陈若生喃喃地说道。

在问清楚了匠人的地址之后,陈若生告别了蝶衣,约定好明日见面的时间之后,从满春院中走了出来。..

眼看时间已近正午,不禁加快了脚步,都快到吃晌午饭的时候了,吃饭的家伙还没买齐全,回去父母还不得埋怨自己。

市场离满春院很近,人也很多,里面销售的东西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有日用品,有调料,有肉食还有蔬菜。

陈若生找了一家规模看起来还算大的店铺,采购了一批锅碗瓢盆,多花了两钱银子,让店主给找了一辆马车,陈若生随着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宅子中。

还别说,新碗筷吃饭,味道就是不一样。

吃过午饭之后,陈若生帮着父母收拾了一下,就急匆匆地出了门,对于他来说,更喜欢古筝的那种清亮的音色,而古琴的声音,实在是太柔了一些,女人弹还成,自己去弹的话,总感觉缺了那么一丝意境。

总之就是不爽。

太昌府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东西两个城门的距离大概在五千多米,如果赶到能见度比较好的天气,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另一头的城门。

只要不嫌太阳比较晒的话,步行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陈若生的新宅子就在太昌府的中段,无论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走,都不算太远。

根据蝶衣姑娘说的,陈若生一路打听来到了城北的一处小巷子中。

这个小巷子叫正和巷,寓意中正平和的意思,在这个巷子里居住着很多乐师,陈若生走在小巷里,听到各种乐器的声音隐隐约约从小巷高墙的另一边传来,有古琴的,有笛子的,有琵琶的,还有的声音他还真听不出来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

无论哪个世界的人都喜欢扎堆居住,应该这样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吧,比如华夏的白领和上班族就喜欢住在同一个地段,在城市里奔波的农民工则和外卖骑手住在一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用青春来换钞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自己的便宜师父刘青云去了金鳞城定居,他应该也会和琴师们居住在一块吧。

宽度不足两米的小巷子中,有一间没有挂任何招牌的商铺坐落在巷子的中央地带。

这间商铺应该就是蝶衣所说的专门制作乐器的匠人铺子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