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江北离洛阳原本就不远,谁都不知道疫病会不会蔓延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黄小石依然是要求门人存三放七,半高价批发半平价零售,手下的门人都有些不解,且先不说这半高价半平价的卖法,这不是应该多存一些货吗?
不说存七放三,起码也得是半存半放啊。
谁都看得出,这药价铁定是一天比一天贵。
说到这里,黄小石带着一脸痛心疾首样说道:能赚钱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我们做药人,首先做的就是良心。
这带着大义的话把所有门人的嘴都给堵上了。
神农百草门原本逆市低价,还一直有看不惯他们的人咕嚷一句“相因无好货”。
但是黄小石这句话一传出来,连不少从来就不用地摊货的读书人(古时能读书,非富即贵),都特意去了一趟神农百草门的摊位,买上一包神农百草门的平价药。
“此乃良心啊。”
现在洛阳城一提神农百草门,谁不赞个“仁义”。
当然了,别人家敢这样,说不定会被扣上一个妖言惑众、收买人心的帽子,可能还会下狱,甚至会丢了性命。
但是,这个事情偏偏神农百草门就做得,而且还敢一直做。
因为神农百草门和那些卖符水骗钱的不一样,他们的药是真的能顶用。
神农百草门今天不卖药了,明天说不定就有人病死,后天就有老百姓暴动,本地官员跑不掉一个“官逼民反”的大过。
江山那是皇帝的,自己把官当稳当才是要事。
其实黄小石对谁也没说真心话,当然了,以他人的智慧估计说了也理解不了。
饥荒年囤粮,大疫年囤药,看似都是高明的做法,但是得有一个前提,官府不会把你当做肥猪给宰了。
看着那些当下还在拼命以高价吃进药材囤货的商家,黄小石嘴角拉出一丝嘲讽的微笑,这真像是一群年关将近还在狼吞虎咽着抢食的蠢猪。
没过几天,有传闻说朝廷又要出兵对北方游牧部进行征讨。
这消息黄小石一听,当时脑子里就冒出一句话来:这皇帝怕是要疯吧。
……
北方游牧部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是出兵征讨游牧部,选择的时机很重要。
在春季时出兵清缴,这时候通过一个冬天的苦熬,牛瘦马弱,这时候朝廷出兵便可以不给游牧部休养生息的机会,能极大地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在夏季时出兵清缴,这时候北方草原水草丰富,可以减少远征军的补给难度,更便于远征军对游牧部进行远逐。
在秋季时出兵清缴,这时候正是牛羊需要储肥过冬之时,此时朝廷出兵清缴,可以扰乱游牧部的冬夏草场迁徙,导致牛羊不够肥壮,越冬时死亡率上升,削弱其基本实力。
在冬季时出兵清缴,用骑兵驱逐和围杀牛羊,能彻底破坏游牧部的生存能力,说不定可以做到一战灭部之功效。
那么问题来了,朝廷应该什么时候出兵清缴游牧部呢?
答桉是:在朝廷打得过游牧部的时候。
只要朝廷打得过游牧部,春夏秋冬都不是问题好么。
而现在是出兵的好时机吗?
虽然黄小石不太懂政治经济,但是他也知道,现在并不是一个再对外出兵的好机会。
先是新皇登基时,因为宣布了一些新政,又处理了一些权贵,于是山高皇帝远的交趾,一众土王扇动民众举旗造反。
这就是不少言官上书的“官逼民反”。
对于这些言官,皇帝直接派他们去交趾安抚百姓去了,全家九族一起去。
就黄小石看来,把交趾的锅扣在新皇头上原本就是那些言官借力打力,试图隔山打牛,真正的弯弯道道其实和交趾没多大关系。
本来,交趾的问题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首先一大原因就是那地方因为鸟不拉屎,山高皇帝远,当官都当成了土皇帝。
这些家伙在交趾地区横征暴敛,致使交趾局势逐渐糜烂。
当然了,先皇的锅,新皇是要背的。
诸位贤臣拉的屎,皇帝是要帮着擦屁股的。
于是,新年尹始,朝廷已经派出大军南下交趾平叛。
交趾这地方,疫气极多,官兵多是北人,去了之后连连生病。
这时候,巩光杰不知道怎么和唐门勾搭上了,利用唐门专供军需的这条线,把自己的丹药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