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 > 第74章 翁主刘陵

第74章 翁主刘陵

王爷以及继任者无召不得入京。可实际上朝中无大事封国女眷也不得进京。

这刘陵摆明了钻律法条文漏洞。

“陛下知道吗”韩嫣反问。

刘陵反问“陛下知道你在这儿吗”

韩嫣对外宣称在此为刘彻寻修身之法,此时应该在家苦修。刘陵这句质问说明她把秦岭的情况打听清楚了。这点也间接说明刘陵只知表象不知内情。

韩嫣不客气地说“这是我和陛下之间的事。翁主若认为我欺君,现下便可进宫禀明陛下。翁主敢吗”

刘陵在淮南王府说一不一,在长安城如鱼得水,连刘彻的亲舅舅田蚡都奉承她,何时被人这么奚落过,瞬间气得脸通红。

卫长君真怕自己笑场,轻咳一声,“翁主,韩兄是我请来的。翁主给长君个面子,先坐下,有什么事坐下再说。”

刘陵禁不住瞪一眼韩嫣,害得她险些忘了正事。

韩嫣嗤笑。刘陵气得握住腰间短剑。刘陵身侧的男子端起水杯递过去,“翁主,渴了吧”

刘陵坐到卫长君西边第一位,请卫长君坐面朝南的主位。

来者不善,卫长君也懒得周旋,“不知翁主找长君何事”

刘陵原计划徐徐图之。孰料计划赶不上变化,韩嫣在此。韩嫣是刘彻心腹,她敢当着韩嫣的面暗示卫长君什么,他日韩嫣见着刘彻就敢明言。

刘陵“日前在城中碰到个卖红薯的,说他家红薯皆来自秦岭。我久居淮南从未听说过此物,心下好奇便过来看看。我见大公子门前还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庄稼,那便是红薯”

卫长君最初没打算种秋天收的玉米和红薯。六十亩冬小麦和春小麦收下来,卫长君想全种豆子。可一想到黄豆得一颗棵割,还得跟老天抢时间打黄豆,卫长君就改种一十亩黄豆,一十亩红薯和一十亩玉米。前些日子收了一十亩春天种的红薯和一十亩玉米,剩下六十亩地其中黄豆泛黄,叶子开始掉落了。红薯和玉米叶子还是青色的,卫长君不能确定她说的是哪块地,索性微微颔首全应下来。

刘陵没有因此打住,“听说大公子还种了一种名为玉米的庄稼”

卫长君心说,不愧是你,我不接茬都不行。

“南边那片庄稼高的就是玉米,矮的便是红薯。不知翁主问这些做什么”

刘陵“大公子种的红薯很是可口,听说玉米比红薯更美味,我想找大公子买些带回淮南给家父尝尝。不知大公子能否割爱”

刘陵不敢动韩嫣,韩嫣听她说的冠冕堂皇不屑地轻笑一声。

“韩上大夫又有何指教”刘陵阴阳怪气道。

韩嫣不怕她,直言道“翁主好算计。可惜您打听到红薯和玉米亩产高,却没打听到红薯和玉米耐旱。端午过后是春红薯春玉米收获时节,可淮南的雨季通常从四月中持续到五月中,翁主就不担心红薯在水里泡上一个月全变成坏红薯,玉米变成玉米汤”

刘陵没下过地,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哪能想到这点。刘陵又不敢相信韩嫣,就笑着问卫长君,“原来玉米和红薯跟橘一样,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卫长君微笑道“韩嫣说得夸张,不会颗粒无收。”

刘陵颇为得意地瞥一眼韩嫣。韩嫣心说,待会儿你就得意不起来了。

卫长君继续道“翁主可以选择雨水较少的地方。不过以防清明时节多雨,翁主最好先修沟渠,做好排水的准备。否则一下七八日,后续可能得补苗或改种别的。当然了,风调雨顺最好不过。”

刘陵脸上的得意消失,千算万算唯独没算到长安比淮南更适合种薯和玉米生长。

卫长君又道“翁主既然吃过红薯,应该知道红薯很甜,甚至可以做糖吧”

刘陵先前到卫家吃个闭门羹,依然不辞辛苦来秦岭拜访卫长君,正是打听到红薯可以做面也可以做糖。

“不知大公子此话何意请明示。”

卫长君“红薯甜是因为太阳晒多了。倘或淮南雨多太阳少,哪怕不会把红薯泡烂,收上来的红薯也不如长安的甜。翁主看得上长君的红薯是长君的福气。所以长君不敢有所隐瞒。玉米也是同样的道理。”

“玉米也可以做糖”刘陵不禁问。

卫长君“可以,但出糖极少。我的意思是淮南的玉米不如长安的玉米磨出的粉香。”

刘陵看向三位随从,这该如何是好。

韩嫣幸灾乐祸道“翁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