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几天,李知涯试探了小白好几次,想看看这个系统是不是真的那么废材。
“小白,有没有什么好诗词推荐?”
“有,窗前明月光~”
“打住,有没有南宋以后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告辞!”我是要拿来装,不是拿来找死好吗,这种帝王气象,我命格单薄,承受不住。这要是说出去,分分钟当反贼拿了,最多拿的时候说一句:这是一个有才华的反贼,有区别吗?凌迟的时候能少一刀吗?
久违的阳光终于来了,好春光,当然要去浪一场。
李知涯和朱挺、朱大娘组了个团,打算去郊外透透气,哦,还有个泰国妹,一行三人一猫向候潮门外走去。
自从管家把行在定在临安,这城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城里老老少少都被这场绵绵春雨憋得要长白毛了,于是大家都趁着阳光明媚,纷纷带着家人出来游玩一番。
有条件的租个马车,大部分还是和李知涯他们一样步行,路边摆满了各种小摊,有买馄饨的,有卖炊饼的,糖人的,各种胭脂水粉,发簪手镯,小孩爱玩的泥人,风车。
李知涯给黑子买了一条小绸带系在脖子上,黑红配永远是最经典的。大姑娘小媳妇也趁着这个时间纷纷上街,真是莺莺燕燕,整个临安城都仿佛活了起来。
朱挺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时不时的和李知涯说:“这不是明月楼的嫣红姑娘吗?”“那不是清风苑的习兰吗?”。够了,什么明月楼,清风苑的,朱挺你很熟吗?本人平生最痛恨就是去勾栏瓦子的人,最最痛恨的就是一个人去不带上我的人。
李知涯贱兮兮的和朱大娘耳语了番,朱大娘听了之后上去朝朱挺后脑勺拍了下去“攒几个钱,正经讨个媳妇不好,你要去那种地方。”
“娘,我没去。”
“没去你怎么知道什么嫣红,习兰的?”朱挺大无语,正要找李知崖,他却当做什么也没发生的带着黑子朝前走去。
不时有小姑娘瞟向李知涯,他底子本就不错,加上前世几十年的阅历沉淀,高于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让他有一种沉稳自信。别说普通年轻男子,就算读书人都没有这种气度。
不是说少女爱大叔吗,正好,李知涯是年轻人的皮囊,中年人的气质,当然受人瞩目了。有些胆大的小娘子,装作跌倒他面前,他也只是虚扶一下,然后笑笑离开,越是这样,小娘子越是心仪,好儒雅,好淡定,好神秘,就爱你这种有难度的。
快走到城门的时候,迎头走来一队迎亲的,吹鼓手摇头晃脑的吹奏着喜乐,新郎二十出头,但看上去面色不是很好,身穿大红喜衣,坐在马上,不停向四周抱拳,后面两人抬着一顶大红喜轿,轿子边上一个丫鬟和婆子都喜气洋洋,紧跟着就是妆奁队伍,总有个二十来担。
“这黄家小姐总算是嫁过去了!”有个看客边看边和身边人议论,“黄员外算是君子,还愿把女儿嫁过去。”
“这里面还有啥说道吗?”另一个问道。
“黄员外和钱员外早年算是好友,指腹为婚,后来钱员外家里遭了难,人也早去世了,家里也没什么亲戚,就留下了一个只会读书的儿子和一座宅子,还有城外的一百多亩地,钱秀才考了几次都是不中。听说这钱秀才读书读入魔了,有时候会犯脑疾,就算如此,黄员外还是把钱秀才当自己女婿看待,换做别人早就不认这桩婚事了,本来也没有什么婚书。”看得出,这位对黄员外还是很佩服的。
“那黄员外真的是重诺啊,但我听说黄小姐~”
“黄小姐嘛,不好说,不好说啊。”然后给了大家一个你懂的表情。李知涯这个气啊,最讨厌这种说话说一半的人,恨不得揪着他领子说,快说啊,快八卦啊,说啊。李知涯走了两步,回头看了那个看客一眼,看他的确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样子,就悻悻而去。
这时不知道哪里来了一个疯子,大叫着“新娘子,新娘子~”就朝着花轿而去,幸好迎亲队伍里有娘家人,及时拦下,连哄带骗的将人带到了一边去了。这个疯子李知涯也认识,有时巡街的时候遇见,李知涯身上有小钱也会给他几个。
迎亲队伍走远了,李知涯一行来到城外,找了个河岸,布一铺,又让朱挺拿出李知涯让铁匠打的烧烤炉,点燃木炭,再拿出早就腌好的羊肉,串在竹签上,就开始烧烤。
黑子不爱吃腌过的羊肉,李知涯特意给它准备了新鲜的,黑子吃饱之后就开始到处去逛。李知涯也没栓着它,有小白在,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