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涯把各坊统计上来的危房明细递给了刘掌柜,刘掌柜仔细看了,一共26处,这些房子的户主不是穷困就是孤老,但这也看不出有什么生意啊,还是大生意。李知涯又把一张县衙批文递给他,批文上写着左一厢静思坊中一块二十五亩的空地以2600贯的价格卖给了李知涯,待李知涯交钱即可拿到红契。那块地刘掌柜也知道,很偏,不值那么多钱。
“本人眼拙,看不出大人深意”刘掌柜倒是实话实说。
“我计划在静思坊这十五亩上集中盖筒子楼,然后把这26处危房收下来,把房子一部分改造成店铺,一部分改造成像我现在住的房子那样,房主可以拿了钱投奔亲友,也可以用卖房的钱去买筒子楼。”异地安置,货币安置,李知涯终于走上了万恶的房地产商这条路。
“这~这~”刘掌柜虽然对李知涯的话还不是很理解,但他隐隐觉得,这可能真的会是一个大买卖。当然他现在不知道,这何止是一个大买卖,而是一个大到超乎他想象的生意。“大人需要小人怎么做”。
“你和你东家去说,我们两家合伙做一个公司,我以那二十五亩地和26处危房的改造权入股,他负责盖房子的钱,利润我们三七分成,我三你们七,还有幼慈院和养济院的修建钱从这里出。”李知涯打听过,刘掌柜的汇通商行是吴王的产业,没去细算,他觉得三成就差不多了。
刘掌柜是做惯了生意的人,一听李知涯说只要三成就感觉可行,正要答应,就看到郡主朝他使了一个眼色,他回道“此事我与主人商议之后再答复大人。”
刘掌柜第二天就给了东家的答复,说四六分成,李知涯四,吴王府六,幼慈院和养济院的修建钱从吴王府出。李知涯答应了。
刘掌柜又说到:“东家说了,危房房东的劝说、新房和筒子楼的建设、前期的人手都由吴王府来办,还另外还想请大人给这个公司起个名。”
李知涯想了想“就叫吴涯房地产开发公司吧,还有,盖房子我已经找好人了”。
河道这边的疏通经过半个月多的时间终于竣工了,赵惊耀不仅清除了淤泥,还趁这个机会拓宽了河道,重修了河埠,还在河岸两边每隔十步栽上了树,两树之间还摆了一些石桌石椅,河岸也从以前的三步宽扩展到了十步,都铺上了条石。
现在他带着他的施工队正在和各坊的路面还有下水阴沟做斗争。不过经过半个多月的相处磨合,流民干活也有了章法,40-60岁的男丁有一部分去了清洁队,剩下的妇女负责做饭,壮丁分几队在各个坊里干活,孩子~孩子负责玩。瓷器行也烧出了陶管道,施工队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估计不出半个月,路面清理和下水阴沟工程也将完工。
李知涯让赵惊耀喊来了袁暖“袁暖,喊你来,一是想把各坊所需的垃圾站和公共茅房的活交给你们,你们可愿意?”
袁暖哪里能不愿意,只要有活就意味着他们有钱赚,至少一家老小能混个温饱,他忙不迭的感谢到“谢大人,小人愿意。
“二来,我这边完了之后,你们可有打算?”右三厢这边的活眼看着就要完成,李知涯也一直在考虑这批流民的安置问题。
一说到这个,袁暖的声音低了下去“哪有什么打算,遇到大人算是小的们的福气,这里干完,小的们就去别的地方看看,总要找些生计。”
李知涯沉思了下,对袁暖说“袁暖,你看这样可好,我们合作做一个建筑队,活我会去揽,你们只要负责把活干好就行,我占五成,你们占三成,惊耀占一成,剩余一成我有用。然后你再把你的人挑选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手艺人,写个名单给我”
“我会找赵知县给你们在左二厢这边找块地,盖几栋筒子楼,你们可以先租,等有钱了再买下或者去买别的宅子”
袁暖突然被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从山东到临安,这一路他们吃了多少苦,颠沛流离,到今天终于有人愿意接纳他们,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他扑通一声跪倒“谢大人收留,小人们不要什么钱,只要大人肯收留。”
李知涯作为一个现代人,还是不习惯跪拜,他和赵惊耀一人一边把袁暖扶了起来:“不必如此,好好干,别给惊耀丢脸”。
袁暖走后,赵惊耀也表示不要股份,李知涯切了一声:“你说过要带我去明香楼见世面,没钱难道我请?要点脸吧,惊耀。”说完,就让他去找刘掌柜,接洽危房重建和那块地的筒子楼工程。
又过了几天,右三厢的改造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李知涯决定请各坊坊正,各行首,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