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南宋小捕快 > 第41章 无名之火起于心虚

第41章 无名之火起于心虚

“我知道朝中大臣都是忠良之辈,但他们大部分却不明白朕的苦衷。去岁我听闻太皇太上皇与宁德皇太后崩于北地,五内俱焚,现只想迎回父皇太后棺椁,如能将韦太后迎回,那就更好不过了”赵构说到这里,眼睛不禁湿润了起来,他两岁的时候就与亲生母亲韦太后分离,到如今已有几十年没见面了,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肯定不愿错过。

“官家仁孝”秦桧现在想的并不是怎么来促成和谈,而是想着如何通过这件事攫取最大的利益。

“但现在朝中大臣多支持开战,在外帅臣也反对议和,你看看这是岳飞上的奏札,这已经是第三封了,他说如果我不同意进兵,他就要出家到道观里去。”赵构说着递给秦桧一本奏札,秦桧双手接过,打开一看,里面写道:“臣自去年冬闻金贼废刘豫,此可乘之机,臣屡贡管见,尘渎天听。望陛下慨然英断,将欲与王师,以雪积年之耻。故臣辄忘粗浅,周述厉害,仰紊睿明,觊或采纳。伏望早降指挥,俯赐俞允。取进止”。

“官家,臣以为议和之事只应由官家来定,而非朝中大臣来定”秦桧敏锐的感觉到了赵构对岳飞的一丝怨气。“况且朝中也有很多大臣心里是愿意议和的,只不过怕背上骂名而已。”

“哦?”赵构疑惑了,朝中不是只要有人同意议和就被其他大臣围着骂吗,就连你秦桧不是也在朝议中一言未发,现在为何又说有很多人愿意议和呢?其实赵构不知道的是,如此国仇家恨的背景下,反对议和已经成为了现在朝中的一种政治正确,不管你心里怎么想的,但说的时候一定要反对议和。

“官家,这次议和势在必行,一来可以与民修养,积蓄国力,二来也可防止在外将帅做大而有前朝藩镇之祸啊。”其实秦桧而言,作为一个被金国被俘又被放回的官员,朝中对他的品行多有议论,在现在这么极其讲究一个士大夫品德的时代,如果他不借着这个议和这个机会,那么就永远没有机会站在朝堂众臣的最高点,所以他要赌一把,赌赵构是不是真心议和。

“臣有个想法,不如先放下议和这事,既然金国有心将太皇太上皇梓宫放回并已在路上,不如设一迎奉梓宫使去与金国使臣先行接触”秦桧的意见很简单也很实用,既然大家对议和这件事这么敏感,那不如先说迎回先皇太后的棺椁,宋以孝治天下,这样做就不会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这个办法好,那秦相认为何人可担此责呢?”

“王伦可为”

李知涯此时正在家中接待一位客人——陆游陆务观。两人边喝着茶边玩着李知涯发明的五子棋。

“知涯兄,这五子棋看似简单,但实则奥妙无穷啊”陆游边玩边发出感叹,自从进到李知涯的院子里,他就处处感到新奇,虽然外表看起来和其他民居没有什么两样,但每样东西都透着新鲜。

李知涯心里暗想,我实在是因为不会围棋,才想出五子棋来消磨时光的,而且实在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就这么一会功夫,我已经是胜少负多了。

“知涯兄,可知那议和之事?”陆游手中捻着一颗棋子,眼看着棋盘问道。

“不是说金国使者已到了常州了吗?”李知涯对朝堂之事本无多大兴趣,他知道南宋好歹能挺个100多年,前世他活得很辛苦,这一世自己就想做条咸鱼,凯撒不是有句话吗“我死后,任他洪水滔天。”

陆游放下手中棋子,站起身来,用一种很严肃的口气说道“神州陆沉,北地尽失,每每想来,我辈痛心疾首,恨不能投入韩岳二位帅臣麾下去杀尽金贼,光复中原。”

要是别人这么说,李知涯可能还觉得对方是在故作姿态,但眼前这一位,李知涯知道抗金是他的终身事业,甚至已经成为他的信仰。有些人虽然弱小,生时落魄一生,没有高官厚禄,没有荣华富贵,死时籍籍无名,但他的精神总有一天会照亮了整个时代。在别人面前,李知涯或许还带着后世人的傲慢,但面对陆游,面对他身上的正气,李知涯却只能仰视。

李知涯也站起身来,向陆游端正的作了一个揖,“务观兄高义,在下敬佩。”

陆游赶紧回了一个礼“小弟也是有感而发,听说朝堂已经任命王伦为迎奉梓宫使,朝中大臣反对议和的奏札也被留中,看来议和已成定局。”

“我倒觉得议和没什么不好,金人势大,我方势小,打也打不过,现在正值其金国国内动荡,议和倒不失为一个好时机,百姓也能得个安稳,不过~”李知涯倒有不同意见。

还未等李知涯说完,陆游就打断了他的话“知涯兄如此看法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