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南宋小捕快 > 第44章 初露狰狞的通直郎

第44章 初露狰狞的通直郎

赵惊耀美滋滋的往李知涯家走,这一个多月来和香娘的交流越来越深入,是不是该告知父母一声,找个吉日去提亲呢?等他快走到门口的时候,两个大汉朝着他迎面而来,赵惊耀下意识的起了防备,正要拿出哨子召唤安保队的时候,一个大汉从怀里掏出一块牌子在赵惊耀面前晃了一晃。

“御前”赵惊耀快被这两个字晃瞎了眼,想到了什么,吓得一哆嗦,双手一抱拳对两位大汉说:“告辞。”

两位大汉应该上次见过赵惊耀和官家在一个桌上吃饭,也回了一个礼:“赵官人,多有得罪”。赵惊耀哪里敢多留,赶紧离去。

当他的身影刚消失在巷尾的时候,又有两个人朝李知涯家走来。正是那胡德修和赵明琦,官家今日在朝上让他们就流民疏和各位相公还有三司使沟通,慎重起见,他们还是想和李知涯再聊一下。

两人同样被大汉拦住问话:“何人?”

赵明琦正要呵斥,就见“御前”字样的牌子在眼前晃了一下,赶紧回道:“本官临安府同知赵明琦,这位是宝文阁直学士、临安府尹胡大人。”

大汉见两位特别是胡德修是高官,也不敢怠慢,小心说道:“二位请稍后,容我禀告一声。”

邓琮在院里得到大汉的禀告,轻声走到赵构身旁耳语了一番,见赵构点了点头,就转过头向大汉点了点头。

胡德修和赵明琦此时心里极为兴奋,有多少官员能面见官家,而且是在这种地方单独会见,至于官家为什么会在李知涯家里这个问题,被二人不约而同的忽视了。而等他们进入院子,他们却万分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背对着二人的是李知涯,正对着他捧着一杯茶的是官家,在一旁逗猫的是吴王,端着两杯茶过来的是大内侍邓琮,两个小厮打扮的是郡主和她的侍女,那这个坐在篮子里的是谁?王妃还是皇妃?胡德修越看越心惊,原本以为官家可能是抹不开吴王的面子而来,现在看来,李知涯和官家、吴王的关系这么好了吗?而一旁的赵明琦更是看傻了眼。而更令他们惊讶的是李知涯接下来说的话。

“其实流民不可怕,”李知涯并没有直接回答赵构的问题,“我去流民里了解过,能南下的流民里大部分是以前在中原山东一带有一定家底的,没有家底的人也撑不到临安了。”李知涯这句话没错,如果是没有一定身家的人,大部分都会留在当地,要么被金人奴役,要么组织起来做反抗军。

“流民问题在二,一是抢夺了江南百姓的生计,就这么一碗饭,流民吃的多了,当地百姓就吃得少了,所以不能一味救济。”其实这个道理就像后世美丽国遇到的问题一样,移民多了,工作岗位少了,原住民肯定有怨气。“二是不能不管,像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此等言论实在是大谬。”为了夺取话语权,李知涯不介意给秦桧上点眼药。

“来到临安的流民,首先要收拢起来,登记造册,有亲戚可以投靠的就投靠各地亲友,没有亲戚可投靠的先集中在一地。官府可以组织几处作坊,由商人经营,让流民中有手艺的和妇女去作坊做活,剩下的人,青壮让他们参与临安府的改造,而不是去抢夺江南百姓的饭碗。”

“其实流民能千里迢迢来到江南,都是不愿被金人奴役,心向大宋的忠义之士,他们眼见亲人被金人屠戮,对金国充满仇恨,如从中选取一些青壮单独从军,单独成军,待以后朝廷北伐中原必是一支劲旅。前几日我见流民也是视若无睹,只怕朝廷中很多人像我一样,只愿享受江南温柔,而任流民自生自灭。”其实李知涯今天说的流民疏里讲得很清楚了,他只是把一些重点再讲了一遍。

赵构听了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确,到了临安他也觉得可以轻松一下,最多是简朴点,但流民的事情如果不是那道《流民疏》他也根本不会想到。

“那你觉得对金国应战还是和?”这个问题,赵构其实问了很多大臣武将,但没有一个人的回答能令他满意。

赵明琦听到官家这样问,心里恨死了胡德修,都是你要来和李知涯再商议一下,现在遇到这样一个局面,官家问一个八品通直郎是战是和,还问的这么认真,我是不是应该转身离去。胡德修面色平静,其实心里也是震惊不已,我是谁?我在哪,这是垂拱殿吗?官家对面那个是李知涯还是左相?

李知涯知道此时他的回答将决定他在这个王爷心里的地位,今天他的话说不定能传到官家的耳朵里去,他必须要仔细应答。

“和”

李知涯知道上一个时空里,主和派大胜,主战派死的死,被流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