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当得知要登上南极陆地时,小雪兴奋的一个晚上都没睡着。这是她第一次出来做南极实地科考,本想着能够在海面上远远的拍摄几张南极大陆的照片就够了。“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一定会妒忌死的。”这是她在心里想的。但是现在,居然有机会能够踏上南极大陆,并且听黄队长说要深入到内陆地区,别提有多高兴了。
与小雪的兴奋正好相反,黄队长紧盯着3D地形模型思考了一个晚上,作为科考队的队长,他也从来没有发现过此种现象,即使跟卫星联网进行全球数据库搜索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结果。他想过放弃,但是作为科考队领队的责任心和气象学家的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心占据了上风。“需要去探索,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许是他在生命最后告诉自己的话。
当双脚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小雪第一个感觉就是不适应。地面不再像在船上那样摇晃,而是固定不动。为了确认这种感觉小雪还特意在地上蹦了几次,这点引起了科考队其他人的笑意。
“小雪你是第一次来南极吧。”说话的是南非地质科学家曼德拉,小雪总是喊她老曼。老曼是一个黑人,也是一个探险爱好者。二十年前年轻时的曼德拉就充满了冒险精神,也总想着对大自然进行挑战,在一次对喜马拉雅山的征服中,曼德拉的丈夫死于雪崩,那次雪崩也对她也造成了造成了损伤。幸亏医学进步使之能够更换了部分身体器官而让她重新站了起来。于是曼德拉决定将毕生献给气象科学,为征服大自然作出一份贡献。
“站着别动,来我给你做个全景照相,这样发给朋友看的时候可会让他们大大的妒忌哦。”曼德拉毕竟是过来人,非常懂得小女孩的心理。“那谢谢啦,要把企鹅也要照进去哦。”所有人都笑了起来,那时候他们丝毫没有想到,未来会有什么在等待中。
旅途开始的很顺利,专门为南极科考设计的潜陆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南极交通工具,能够自由的在陆地航行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潜入水下、除此在外系统还装备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虽然人类对南极的环境情况仍旧是掌握较少,但是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还是能够辅助他们进行最基本的交通运行。
潜陆车是专为南极考察设计,外观像极了一个大胶囊,4个轮子离地有半人高,这样便于涉水同时潜水时也可以弯曲而作为螺旋桨使用。内部空间不大,前部上方有一个专用观察舱高出正常的车体,一个360度全景玻璃罩在上面是的观察员可以随时观察外界的情形。中间一个金属台兼做多用,即可以显示当前的地形模型也可以作为普通的工作台使用,最后是货物存储仓。
为了准备这次深入内陆的考察,除了为了收集将来可能会采集到的标本而特地带的一个中型标本冷冻箱之外,黄队长还装载了大量的食物合成颗粒和燃料,以及一套最新式的潜水服。补给品带的充足这点受到了副队长斯密斯的反对。斯密斯是加拿大人极地动物学家,对动物的热爱胜过于对女人的热爱。自幼在冰雪之地长大的他总觉得面对寒冷时能够很好的驾驭。“陆潜车没地方装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我们去去就回来了。你们这些黄种人是不是没见过雪,看这点就就把你们吓的,我3岁的时候就在冰河里洗澡了。”每次他说这话的时候总是喜欢昂起脸显得很不屑。
南极的风光似乎总是一成不变,一眼望去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然而这并没有挡住这支4人科考队。天气很好,南极视乎也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可能是开头比较顺利,黄队长诗兴大发,通过观察窗向外望的时候还吟出一首诗。
“黄老师你真厉害,居然会做那么好的诗。”小雪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马屁。
“这不是我做的,而是300前我国的一个伟人做的,看到这里的景色我突然想起来。”黄队长很谦逊说。
“啊,那也算是你说的吧,这里除了现在没有雪和你说的都一样啊。”小雪答到。
“你们真是少见多怪,在我们加拿大隔个海就能看见北极,什么时候想看雪划个船就过去了,哪还有那么多说道,还做什么诗,你们东方人真是太神秘了。”斯密斯依旧是那种自大的白人的态度。其实那么多年过去东西方文化依旧交融的很多,通婚的情况也不少,根据肤色判定人种也是不科学,这点作为动物学家的斯密斯一定了解的很清楚,他这样说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在科考队的队长和队员面前显示下自己。
潜陆车性能很好,经过12小时的行使他们已经走完一半的路途,南极现在正好是极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