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答案是:显然不能。第二个问题:抛开神话和传说不谈,活着的人,能否化为仙鹤?答案也毋庸置疑:显然比能。那么,既然不能,这一联诗又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就一个意思:文天祥,死了。
那五个字能表达清楚的,为什么要用十四个字,顺带说两个典故?懂得了这个问题,这首诗,你才能真正明白,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看尾联。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读尾联,可以让某些读者感觉到负担稍微轻了那么一点点,那是因为,尾联只用了一个典故,其他首联、颔联、颈联,都是两个典故,一句话一个典故,到了尾联,终于只有一个典故了,这个典故就是:新亭对泣。
据《世说新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我把这一段话,来一个比较通俗的翻译:西晋灭亡,东晋南渡,渡江的很多大臣,每到天气好的时候,就相互邀请,来到新亭(劳劳亭),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地方席地而坐并且饮酒,周伯仁(因为他的官职是太守,在晋朝,侯是太守的美称)坐在中间,叹息:“风景还没有变,只是这大好河山变了(意思是北方落入了胡人之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留下了眼泪。只有王丞相(王导)不哭,坚定地说:“我们这些人应当齐心协力,勠力同心,襄助晋王室,克复神州,为什么要像楚囚一样面对面哭泣?”
在下一个章节,我会把这首诗通篇使用典故的原因说明白。与此同时,讲出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