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前往泰山郡的路上,一行三百多人的队伍在行进着。
为首的几人正是曹昂、张毅、于禁还有周仓、裴元绍这些人。
后面则是初步编练好的寿张府兵-一个团的兵力。
至于这个团的校尉,就是我们的老熟人——张三。
张三和其他士卒一样,徒步跟着曹昂他们的后面。
“大公子,这个时候为什么非要去琅琊国?”
自从曹昂跟于禁说起要去琅琊国一趟,于禁一直有点不放心。
只是曹昂的意思十分坚决,于禁无奈只好和曹昂一起出发。
一路上不停的劝说着曹昂,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张毅却是暗自发笑,这次出来可不仅仅是曹昂要去,他也要去。
曹昂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曹嵩趁早返回兖州,别到时候陶谦和曹操干起来了,他想起来回兖州了。
更何况现在的琅琊是陶谦的势力范围,一不小心,曹昂都得搭进去。
但是张毅却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虽说琅琊是陶谦的势力不假,现在却是臧霸在管着。
而臧霸虽说人在琅琊,却并非跟陶谦一条心。
“于将军,此次前往琅琊,大公子确实有要事,而且事关主公与陶谦的争斗,才不得不去。”
听到张毅的话,于禁疑惑的看向曹昂又看看张毅。
这俩人的关系,怎么这么奇怪呢?于禁有些犯嘀咕。
“主公的大事固然要紧,大公子的安全更是大事。要知道琅琊可是在徐州治下,跟我们兖州可是对立。”于禁依旧苦口婆心的劝道。
“于将军放宽心,此次前往琅琊,说不定能为曹公拉拢来一位得力盟友。”张毅神秘的笑了笑,说道。
“盟友?是谁?”于禁忍不住的询问道。
张毅只是笑笑,却不再多说一句话。
于禁再看了眼曹昂,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了。
大公子只是说有事,你一个护卫就说是大事。
大公子后面什么也没说,你就说能够主公拉拢来盟友。
你一个护卫,怎么这么大的本领。
这些话,于禁也就在心里嘀咕几句,却不会明说。
但是他的担忧却是有道理的。
“大公子,前面有点情况!”一直跟个小透明一样的周仓和裴元绍走了过来,小声说道。
“前面的小山上一直有人在那儿来回张望,似乎是在刺探我们。”
“哦!”曹昂来了兴趣,人有些兴奋。
“在哪里?在哪里?今天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练练手!”
“大公子,淡定淡定,只是一股小山贼,不值得大公子这么兴师动众!”张毅咳嗽了一下,提醒这曹昂。
曹昂噘着嘴,“练兵这么久,总不能光让张三他们一直练,不去打一仗吧!”
张毅有些汗颜,你说的可真是有道理,让我无言以对。
周仓远远的望了一眼,接着说道。
“大公子,他们似乎退去了。”
“嗨,真是让我白激动一场。”曹昂将自己的环首刀抽出来又放回去,愤愤的说道。
而山头上却是另一番对话。
“大哥,怎么走了,不干一场,兄弟们等这一票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了。”一个山贼不服的说道。
“干干干,干腻麻的头,你是不是瞎,看不见那些人头上戴的什么?”
“他们也没戴什么啊!就一个破破烂烂的黄巾啊!”另一个山贼狐疑的说道。
“你也知道那是黄巾,知不知道这泰山地界,谁不能惹,就这些头戴黄巾的人。”
“玛德,差点害死劳资。”
“撤了,撤了,这一票不干了。”
而他们大哥说的黄巾这个词,却勾起了他们记忆深处的恐惧。
他们想起来,那遮天蔽日的大军以及后面紧随的老弱妇孺。
还有在攻城时悍不畏死的人,以及撤走时的果决。
只因为一个词——黄巾。
“大公子,前面就要到泰山郡郡治——奉高了。是不是要在奉高修整一下。”
于禁想着连续的行军,士卒肯定会有些疲惫,提醒了曹昂一句。
曹昂摆摆手,“不用,这次事情紧急,就不去奉高修整了。周仓,你带着我的信物,去寻找应劭应太守,让他准备些粮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