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开局要玩完,家业要靠自己挣 > 第21章 开源节流

第21章 开源节流

次日,曹昂醒来简单洗漱一番,便被曹嵩喊来居室,居室的桌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十数件礼品,其中不乏百年人参灵芝这等名贵补品。

“今日你带上这封信去拜访卢郎中,对了记得把这些带上,卢郎中身有隐疾,这些补品能补益脾气,养精活血,算是曹家一片心意。”

曹嵩递过来一封密信,指了指桌上的礼品开口道。

“祖父大人不与我一同去吗?”

曹昂敏锐的察觉到曹嵩话中的深意。

曹嵩点了点头。曹嵩对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作为臭名昭著的阉丑之后,贪墨府库的臭虫,历来为这些清流名士所不喜。

随曹昂一同去拜访,卢植看在弟子的面子上自然会接待,但却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自己没必要自找不痛快,也没必要拉低曹昂在卢植那里的好印象。

曹昂心中一番思索,立马明白了祖父的深意,也不再请求,便招呼了几名家仆将礼品整理一番,随他去往卢植的私邸。

来到卢植家中,其手捧一卷左传已经静候多时了。

昨日返京后,卢植见曹昂被曹嵩紧急召回,料想京中必有变故发生。

卢植不像曹嵩那般在京师安插探子,但他却有着极为敏锐地洞察力。

派遣几名家仆简单打听了一番京中近来的趣闻,其中有一条消息引起了卢植的注意。

近来京师市井之间莫名出现一些传言“曹家麟儿,先秦甘罗,前汉贾生,莫过如此。”这些传言愈演愈烈,一时间就连市坊摊贩也有提及。

关于这句评价,卢植自然不陌生。这句话乃是许劭在通读六国论后给曹昂的评语,荀家寿宴结束许劭返回汝南后推出的月旦评便是围绕这篇政论展开的。

毋庸置疑的是许劭推出的月旦评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它的影响力更多是限于读书人群体,与目不识丁的市井小贩关系不大。

就像洛神赋一样,再怎么唯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百姓也无心欣赏。

对于市井小贩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近在咫尺的胥吏的摊派与税费,口中议论的也多是哪里招工,哪里的米面降价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

对于这些世家大族的奇闻轶事,平民老百姓最多偶尔提及,作为以此来彰显自身见识的谈资,很少会出现这种口口相传人尽皆知的情况。

除非是有人刻意宣传鼓动。

这里是京都洛阳,是全天下最为复杂的地方,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这种大张旗鼓地吹捧宣传绝对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力与不满。

毫无疑问这是把曹家和曹昂架在火炉上烤,曹昂被曹嵩紧急召回的原因应该也在于此。

对于曹昂这个徒弟,卢植很是看中,他的长子卢殊驽钝,很难继承他的衣钵,因此被其安排在老家看守祖业,次子卢洵更向往隐逸的悠闲生活,无心仕途和经学。

至于门人弟子多是有名无分,只有曹昂忠实笃厚,谦逊好学,对待自己这个老师更是恭敬爱护,是卢植最为钟意的衣钵传人。

所以卢植有心帮助曹昂解决这次危机。

但他对于具体情况也不了解,不能贸然出手,以免弄巧成拙,因此需要细细思量,从长计议。

曹昂简单叙礼一番后,便把情况如实相告,同时也把祖父嘱咐的密信交给了卢植,卢植将信拆开浏览了一遍后,眉头紧锁。

果然不出所料,政治斗争牵扯到了曹昂,更糟糕的是这件事在有心人操弄下已经上达天听,想要解决这次危机首先要让宫中静坐的那位满意。

“昂儿,你有什么看法?”

随着与曹昂相处的时间越长,卢植不再将曹昂视为一个有些天赋的稚子学童,这样的大事又与曹昂息息相关,曹昂理应参与其中。

“陛下所求不过两点,其一是平乱,其二是节省开支,平乱之事倒也不难,乌浒蛮之乱虽说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还在控制范围内,近来听闻朝中有人上书愿立军令状请战,料想其必然有所把握,所缺的不过是钱粮军械罢了,陛下所虑的也是如此。”

曹昂在来拜访卢植之前也做过一些功课,对于当下的形势也算有些了解。

卢植显然是认可自己弟子这番言论,他放下手中的左传补充道。

“上书请战之人名为朱俊(儁),其举孝廉入仕,任兰西县令,为人刚毅果敢,善骑射,兰西县曾群盗不止,但苦于其藏于深山,不知所踪,官府因此难以缉拿,他上任后设计骗出城中内应,又设伏将盗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