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林安也是要打架的样子。
朱允炆叫苦不迭,怎么也没有想到黄子澄遇到林安,明明是两个读书人的较量,怎么就变成了全武行。
真的把读书人的脸面都丢光了。
"你们都消消气,君子动口不动手。咱们先把武器放下好吧。”朱允炆苦着脸,苦口婆心的劝道。
"呸,他也配当君子? ”黄子澄炸毛道。
"老子什么时候说自己是君子了。”林安立马反驳道,"君子是君子的墓志铭,小人是小人的通行证。有种打一架,老子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砂锅大的拳头。”
"来就来,我怕你不成!今日定要你这匹夫血溅五步!”黄子澄气得都快变成斗鸡眼了,怒吼道。
"够了。你们都各退一步。谁也不准动手,否则就别怪我不客 气了。”
朱允炆立马气恼起来,两个读书人大打出手,成何体统,“这样, 大家都是读书人,那就用读书人的手段来解决,如何?”
看见朱允炆发怒,黄子澄深吸一口气,也意识到自己有点失了分寸,悻悻放下手中的柴刀,自信一笑,“我无所谓。就怕他不敢。”
"我不敢?”林安笑了笑,“你是想笑死我,好继承老子的花呗吗? ”
“什么呗?”黄子澄下意识接了句,随后怒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你吐得出,你倒是吐出来给我看看? ”
林安丢了竹竿,想到自己竟然跟一个老夫子差点打起来,觉得没劲,"算了,老子大人不记小人过,小文,你带他走吧。以后别带他来了。不然,我怕忍不住我的洪荒之力。”
说着,林安比了比自己的肱二头肌。
"那要不,咱们先走? ”朱允炆小声问道。
“今天不让他跪下来给我认错,我还真不走了。他这不是侮辱我一个人的事情,他是侮辱了天下读书人,我要为天下的读书人讨一个公道,为圣人讨一个公道。”
黄子澄义正言辞的大喊着,看着林安的目光就像看着一个死人 —样。
他打定主意,一定要拆穿林安骗子的真面目。
从来没有人可以这样侮辱圣贤,侮辱天下读书人。
朱允炆顿时感到头皮发麻,想到林安之前的话,知道今天不让黄子澄满意的话,他怕是真的会去告御状了。
"玛德,最烦你们这些不懂装懂的人了。拿着本论语,学着做个人就行了,偏偏他么的以为太阳星星都要围着你们转,以为拿着本论语,就能让千军万马纳头就拜,就能天下归心, 就能安居乐业?
唯心主义害死人。你想要讨个公道,老子就给你个公道。”林安怒道。
浩荡五千年文明,本来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根本轮不到西方佬出来占领科学高地。
偏偏出了出了一个董仲舒,一个罢戳百家,独尊儒术,就将诸子百家的光辉全都抹去了。
一代又一代的儒学,生生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扼杀了国人的创造。
其他的就不说了,单说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隋朝的时候,硝石、硫磺和木炭的三元火药体系就已经被发明出来。
唐代就发明了黑色火药。
宋代的时候,火药已经被运用到军事技术中。
明代时候,火枪,火炮就已经出现了。
但结果呢,欧洲佬的火枪,越来越先进,明清两代却越来越退步。
表面上好像是明清两代的皇帝,害怕火枪火炮流入民间,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固步自封,不许人研究。
但实际上,还不是因为儒学被篡改的,已然被统治者奉为圭臬的那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就是这句话,让历朝历代都觉得想要江山永固,就必须要实习愚民政策。
死死的将天下读书人限制在空谈治国的儒学上,其他的通通归 类于杂学之中。
因为儒学好啊,教你学会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教你君臣父子,教你做人的道理,却不教你见天地,见众生。
别人都文艺复兴了,咱们还在拿着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说的话咬 文嚼字。
林安甚至怀疑,就算自己拿出石见银矿,拿出土豆这些可以诱惑大明出海的东西。
到最后,禁海令还是会发布,闭关锁国政策也会出现。
别问,问就是不可与民争利,问就是财帛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