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明:开局我公开了,我是朱元璋 > 第45章 报纸是个好东西

第45章 报纸是个好东西

林安想了想,这个时代,宣传口都捏在儒家手里。

皇帝看似金口玉言,但最后还是要通过文官的嘴巴传达下去。

中文博大精深,有时候一字之差,便是天差万别。

天子脚下或许不敢糊弄,但到了其他地方,山高皇帝远,还不是由得当官的随意解读。

说个最简单的,标点符号这种东西,虽然战国时候就出现了,但一直没有形成通用的法定标点符号。

一直要等到十九世纪的时候,一个叫张德彝的人在出访欧美归来后,才第一次将现代的标点符号带回了中国。

但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标点符号直到1 9 2 0年北洋政府时期才 正式发布。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别惊讶,西方其实也差不多。

正式的通用英文标点符号,也是直到十八世纪晚期才真正完备。

明明标点符号这么简单的东西,结果不管东西方,却是一直到近代才弄出来。

这实在是耐人寻味,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还是那句最经典的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要是孔子的时代就有了标点符号,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论了。

俗话说,官字两张口。

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不同的断句,足以让意思大变。

所以不是标点符号发明起来比文字难。

而是当时掌握知识的人,不需要标点符号。

因为有了标点符号,就不能由得他们解释了。

所以,在这个标点符号都没有的时代,谈什么意识形态宣传, 没意义的。

想到此,林安叹了 口气道,"如果有了标点符号,再把报纸弄出来,倒是还有点办法。”

“标点符号?报纸? ”

朱元璋对于从林安口里冒出来的新词,已经见怪不怪了,稍微一琢磨,问道,“你说的报纸,可是指的邸报?至于这标点符号, 听起来似乎用来断句的?”

"误,果然不愧是巴老哥,聪明。”

林安给朱元璋点了个赞。

“还请老弟详细说说。”朱元璋虚心求教道。

“标点符号就像老哥说的一样,是用来断句的。有了标点符号 ,这就可以保证写下来的话,不会被人误解。

这一点很重要,不然的话,被人随意断句,那么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白的也能给你说成黑的。”

林安的话让朱元璋笑起来,“老弟,这不至于吧!句读可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

“你是不是傻。我当然知道读书人就算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以通过句读来阅读。但问题是别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糊弄不了读书人 ,还糊弄不了不识字的人吗?”

林安无语了,"没有标点符号,就算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但人家非要故意曲解,你有什么办法?

像你这种大商人,肯定不担心这种事情。那平头老百姓呢 ?他们本来知晓朝廷政令,就是靠读书人来解释。

这里面钻空子的地方就很多了,还没有标点符号来保证句意, 那还不由得人家随便说。

俗话说,官字两张口,你当是在表扬吗? ”

朱元璋愣了一下,觉得林安说的有点道理,但这只是细枝末节。

跟他想要的可以维护朱家江山神圣不可动摇的方法,差的太远。

他于是皱眉道,“好吧,就当你说的这个标点符号有用。但不够吧。”

"当然不够了,所以我不是还说了报纸吗?”

林安摆摆手,"邸报这种东西,只是在朝堂内部流传,外界根本就没机会看到。所以朝廷有什么政令,天下发生什么大事,民间也只能口口相传,最后说不定就以讹传讹了。

而报纸是面向民间发布的,让民间百姓也可以了解到天下大事 ,国家政策。

这样的话,有了报纸做宣传,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增强,百姓对老朱家的认同感。”

朱元璋听到这里,若有所思,正要提出疑问。

林安就叹了口气道,"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还是五个字 ,皇权不下乡。皇帝的看似是天下共主,是至高无上的天才。

但其实说到底,真正统治的不过只是士农工商中的士族罢了。

至于底层的农民,工人,商人,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谁是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