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明:开局我公开了,我是朱元璋 > 第47章 钢铁雄心

第47章 钢铁雄心

"确切的说,应该是科学强国。”林安纠正道,"治理国家是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有一点始终未曾变过,那就是国强民富,则必然江山稳固。

所以不要管那些乱七八糟的治国之道,就死磕这两点就是了。”

“你说得容易。”

朱元璋叹了口气,国泰民安,谁不知道,但哪里有那么容易。

“是很难。所以才需要科学来规划。”

林安淡淡道,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他也有点嗨了,描绘起心中畅想的,理想大明帝国蓝图。

"科学强国,就是利用科技改进武器装备,让大明军队始终保持世界第一的水平,那么对外可以开疆拓土,对内则可以保持国家稳定,然后科学可以创造财富,创造更先进的生产工具。”

林安越说越兴奋起来,“这样说,可能有些空洞了。那说个简单的,比如说火铳。

如果可以将火铳改进成连发,让火铳的发射速度比人眨眼都要快。

如果可以提高火铳的稳定性,百丈之内,指哪打哪。

那么以这种的火铳武装起一支千人军队,是不是足以胜过百万雄师!天底下谁人能抗? ”

朱元璋这下彻底呆滞了,他对于火铳是比较重视的,但也从来没有设想过这样的场面。

以他戎马一生的见识,知道如果真有这样的火铳出现,那么这支军队,的确可以气吞万里如虎了,但是可能吗?

朱元璋疑问道,“你说的这种火铳,不过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中能够造出来吗? ”

“为什么不可以? ”

林安大笑起来,"我不清楚现在的火铳是什么情况。但是在我看来,想要变成我说的那种火铳,无非就是需要更坚韧的钢铁,来承受火药的燃烧。

需要更好的火药配比来提高火铳的威力罢了。”

“你说的倒是轻巧。”朱元璋哼了声,纸上谈兵谁不会。

"所以才需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去研究新式火药的配方,去研究新的炼钢之法。

经过一次次记录实验,只要花时间,早晚可以找出更好的火药配比。

新式炼钢之法更简单,把焦炭弄出来就搞定了。”

林安不爽了,他虽然是学历史,对理科不懂。

但也知道中国古代的钢铁产量其实很不错的,特别是明朝更是冠绝全球,举世无双。

炼钢技术也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

甚至都知道了用焦炭来炼钢。

但就是因为没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没有办法科学的去除铁矿中的杂质,导致即使有人用焦炭尝试炼钢。

但也只是浅尝即止,没有发明出真正的焦炭冶炼之法。

到了清朝的时候,狗大清一通乱搞,别说继承明朝时候的炼钢技术,一下子不晓得退步到哪里去了。

要是能在大明弄出焦炭冶炼之法,分分钟就能上演一出钢铁雄心,让世人知道为什么钢铁就是力量。

当然,说这些没卵用。朱元璋那个傻蛋,根本就不知道钢铁和火药代表着什么。

就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有个叫王允道的官员说磁州临水镇盛产钢铁,元朝在这里每年可以收铁百万斤,建议朱元璋能够照旧处理, 继续在这个地方冶炼钢铁。

结果朱元璋不但拒绝了,反而说现在铁够用了,就不要为此折腾民众了,然后把王允道发配海外。

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更牛皮。

直接下令罢除各地官营的冶铁厂,允许民间自有采矿冶炼。

从好的方面想,这是朱元璋不愿与民争利。

但坏处的话,自然就绝了大明钢铁技术的进步。

毕竟民间钢铁冶炼的再好,也只能用来民用,没有人会去想办法提高钢铁的质量了。

此刻,朱元璋莫名其妙又被林安指着鼻子骂了一顿,心里告诉自己,这家伙不知道我是谁,不知者无罪。

于是耐着性子道,"钢铁和火药就算如你所说的那样重要。但也只是穷兵顒武罢了。”

"老哥,你真以为钢铁和火药只能拿来打仗? ”林安叹了口气,"钢铁和火药可是工业的基础。钢铁可以拿来造房子,造船,造火车,用处多了去了。

还有火药,可以用来开山,让天堑变通途。”

“等一下,用铁来造房子,我勉强可以理解。但是造船,怎么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