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的事情最后还是得到了苏家人的全部支持。
苏父在外面干了这么多年活,不至于这点眼界都没有。宁西的手艺确实独特又美味,这一个成本也不高,试一试也不亏。
再则他目前的情况,家里能有别的收入来源最好不过了。
还有苏行给他们规划的事业蓝图(大饼)确实让人心动,如果他们摆摊生意好的话,明年考完试,他们就跟着苏行一起去安阳县,也做这个,也算是一份稳定的小本生意了,正好也避开了南阳的动乱。
除了这些苏母还有个担心,宁西还是个没有嫁人的姑娘。不是她自夸,她家西西生的也是这十里八村头一份的好看。万一别人有了什么心思,怎么办?
对此宁西表示她干活的时候怎么丑怎么来,倒是苏父和苏行对视一眼,显然两人都想到那天书院门那两匹马。
苏行:“不必,你正常的就行。”
苏父:“是这样,不用委屈自己。”
苏父本来就是木匠,手艺极好,根据宁西画的图,很快就做出了宁西想要的摆摊手推车。好像是柜子一样,最上面是放调料的,里面四周垫了厚实的布,一点都不会撒出来。
下面两层是食材和碗筷。
另外还有一个炉子和几张小小的桌椅,苏父找了之前带宁西去吃龙须面的那位老张叔,给对方的一定的钱,晚上收摊的时候桌椅炉灶那些就放在张伯家。
不然每天搬来搬去的路程太远了,就算他们吃得消家里的那头牛应该也吃不消。
苏家的氛围相当好,一旦真的决定要做,家里每个人都在积极地配合宁西。大家一起想还有什么准备得不到位,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具体怎么分工,甚至刚开始吆喝的话术,大家都一起演练了好几遍。
苏父苏母都是特别内敛的人,刚开始还有些放不开,却也在认真克服。
尤其是苏母,拉着宁西的手,激动不已。她年纪轻轻嫁给了苏父,成日里就是忙碌家里的活,还有照顾苏润。后来搬到北方来,这边民风开放许多,她开始学着下地。
苏父对苏母很好,担心她下地累。但其实苏母很开心,她终于从拥挤的小院,走到了宽阔的田间。
苏润五岁的时候伤了腿,为了救回一条命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因为双.腿的原因,苏润的身体一向不太好,十岁之前隔三岔五的吃药看病。
饶是这样,有了苏行之后,苏母还是让苏父找了村里的老书生给他启蒙,大一些就送到私塾去,再后来,就送到了镇上的书院。
苏母自己除了女则女戒没读过什么书,她想她的一生见过最广阔的天地大约就是南上村的这片田野了。但是苏行不一样,他还可以去见见大郦朝更多更广阔的天地。
但是没想到,在她四十多岁的时候,她还可以从田野里去到热闹的街道,去做一些新的事情。
出摊的前一天,宁西找了苏行,两人一起出门散步。
大冷的天,天色也不早了,苏母也不问他们去做什么,只是拿了一副刚做好的手套递给宁西。
依旧是后山。
新手套没有派上用场,在苏行手里拿着。宁西不知道在路边捡了一根枯枝,在手上乱舞着。
“诶。你说呢古人真的会武功吗?”宁西随口问道
“嗯,有”
“那你会吗?我是说,原来的苏行。”宁西好奇道。
“他会,我自然就会了,你想学吗?我可以教你。”
“不想,我都是大力士了还学这个做什么。”宁西想也不想就拒绝了,有那个时间多挣钱不好吗?
走了一段路,宁西扔了手上的树枝找了个地方坐下来,苏行把手套递给她示意她戴上。宁西看了自己被树枝弄得脏兮兮的手,把手套塞进了怀里没有戴。
苏行见状,解了自己的披风把人严严实实裹起来。宁西没有拒绝,还主动拢了拢。这鬼天气,是真的冷啊。
“怎么了,有心事?”苏行问。
宁西闻言点点头。
何止是心事,简直就是天大的事情好吗!之前光顾着搞菜去了,最关键的事情都被自己忽视了------她的辣椒不多,生意好的话,甚至撑不过半个月。
“说说看是什么事,也许对于男主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呢。”苏行逗她。
宁西白了他一眼,然后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后续没有辣椒,这确实是个事。毕竟那位高丽商人短期内也不能再过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