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楼开业后,凭借三醉,很快名扬汴京。尤其是仙人醉,更因王安石的题字而供不应求。
许宣收购了多家本地酒坊,扩大生产,同时也为在长安,洛阳开分店做准备,他还另外开了专卖店只售卖海肠粉和白糖,冰糖。
不过随着规模扩大,他还是越发感觉人手不够用,便把高要也请过来帮忙,怎么说他也曾是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人。
李青萝为了尚且年幼的王语嫣,一直留在了苏州。
这一日许宣欲返回苏州时途经徐州,正巧苏轼刚刚出任徐州知州不久,便打算前去拜访。
奉上拜帖,等了片刻,一个小吏开门引许宣进去,只见一气质儒雅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正坐于主位。
“晚辈许汉文拜见先生。”将礼物放下,许宣恭敬行礼。
“你是江南拳王的那个小徒弟吧,汴京一别,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年未见了吧,你都这么大了。”苏轼伸出修长的指头数着,感慨道。
“大人依旧英姿勃发?晚辈今日路过徐州,听闻先生出任徐州知州,便带了些礼物前来拜访。”指了指礼物。
苏轼眉头微皱,他一向对这些走后门之事厌恶至极:“你有事相求?”
许宣脸色不变,不疾不徐地说:“先生误会了,晚辈带的不过是一些自家产的酒水和吃食,听闻先生精于此道,特意请先生品鉴。”
“哦?什么酒?什么吃的?”苏轼脸色稍缓。
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形容苏轼是再恰当不过了,当年他宁可得罪势大的改革派,也要直抒胸臆,不选择站队,足见其高洁的品质。
“这小罐子里是海肠粉,这中罐子里是白糖,这大罐子里是仙人醉。”许宣将盖子一一揭开。
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充斥客厅,令人陶醉。苏轼忍不住扒在大罐子口深深吸了一口,“好酒,这酒香浓烈芬芳。不愧是名扬天下仙人醉啊。只是我这徐州想买也买不到呀。还有这糖,晶莹剔透。这海肠粉有何用。”
“做菜时放一些,可提鲜。”
“妙极,妙极。今日正好试试你这海肠粉,配上这仙人醉,美酒佳肴,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呀。汉文,今日可沾了你的光啊。”苏轼这会已经是笑的睁不开眼了,毕竟他除了文学方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吃。
许宣拱了拱手,“先生过奖了,醉仙楼正是晚辈朋友的产业,如今打算在徐州开一家分店,到时候还请先生大驾光临,品鉴品鉴,若是能留副字就更好了。”
“甚好,甚好。来人呐,备酒席,今日我要与贤侄把酒言欢,菜里记得加这海肠粉。”苏轼立马招呼仆人去准备晚饭,许宣也却之不恭留了下来。
当晚,二人正吃着酒,天空便下起了大雨,许宣不得已就在苏府留宿了一晚。可第二天早上,这雨非但没停,反而越下越大,之后又连着下了几天。
“遭了,这大雨连着下了几天,黄河恐有决堤之险。”苏轼看着这大雨,神情严肃,眉宇间满是担忧。
“先生恐怕得早做打算呐。”
这时,一个小吏来报,“报~!黄河在曹村决口,梁山泊泛滥,现在黄河水已经快到徐州城下了!”
“世伯,如今徐州城附近的河水暴涨,很快就会漫出河道。看这雨势,短时间内不会停。一旦洪水围城,恐生灵涂炭。须得赶紧关闭城门,加固城墙,不要被洪水冲毁了城墙。”许宣知道当前最要紧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
“贤侄所言极是,来人呐,召集人手紧闭城门,加固城墙。”苏轼立刻安排人下去着手加固城墙。
过了一会,又有小吏来报,原来城里的一些富户害怕徐州城被洪水冲毁,纷纷要出城避洪,导致城门关不上,城外的水不断涌进城内,积水越来越高。
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不能放任他们,我要去城墙上把他们劝回去。”
“先生,我护送你过去。”许宣主动请缨。
“有劳贤侄了。”苏轼拱手道。
很快,两人随着知州府小吏来到城门口,此时城内积水已至小腿。
此时的城门口一片混乱,诸多富户争相出门挤在一起,二人登上城墙,对城下大声说:“我以徐州知州的名义下令,现在开始关闭城门,不许进出。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关城门,固城墙。现在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若是有人趁机作乱,定不轻饶。”
有些已经出城的富户见苏轼决意与徐州共存,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