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宣走路似慢实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黄河边上,正欲找船家渡河,忽见黄河上游远远地漂过来10艘中等大小的船只,每艘船的船头都站了一名模样十分威武的带刀侍卫。
忽然,黄河上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怪风,直吹得这河面上的十艘船都摇摇晃晃的,其中一位面有胎记的护卫的船,更是已经向一侧倾斜,漏出了船底。
许宣脚下一点,跃出了十几丈距离,轻轻地踩在了已经翘起的船沿上,那船奇妙的不再摇晃,恢复了平稳。然后他单手一挥,驱散了那股怪风。
船头的卫兵也好不容易站稳了身子,连忙向许宣躬身道谢:“在下殿帅府制使杨志,多谢道长出手相助,在下感激不尽!”
刚才许宣一跃十几丈,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而且还挥手驱散了那怪风。杨志知道今日是遇到高人了。
许宣看向他:“你是杨家将后人?”
杨志感觉有些难以启齿,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在下不才,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如今却只是个小小的制使,实在是给祖先蒙羞了。”
“想当年,杨家满门忠烈,精忠报国。未曾想,今日却沦落至此,令人不胜唏嘘。你过来些,你脸上的胎记,影响了你的运势。我为你除掉它吧。”许宣想到曾经的杨家将,现在的杨志,未来的杨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道长所说可是当真?!”杨志满脸惊喜地走到许宣身边,许宣伸出手,在他的胎记上轻轻一抚,那胎记便消失无踪。
“好了,你照着河水看看吧。”
杨志连忙蹲在船沿,撩开头发仔细查看。果真,原本占了半边脸的青色胎记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激动的跪倒在许宣面前,连磕数头,口中不停感谢。
“不过是雕虫小技,你起来吧。”未见许宣有什么动作,杨志就被一股力量扶起,“今日往后,你虽未必平步青云,却也不会太过失意。不要辱没了杨家将的名声。我去也。”说完,许宣乘风飘去,到了河对岸,慢慢消失在了树林里。
杨志这边,船靠岸了以后,把花石纲搬运下船,其余同僚纷纷过来祝贺,羡慕他今日真是遇到了活神仙了。他嘴上和同僚客套着,但是心里已经笑开了花。
随后几人连同来接船的官员,一同把花石纲护送回了汴京。
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北宋徽宗时,“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十艘船称一“纲”。
许宣过了黄河之后就一路向北,来到了阳谷县地界。这会儿已经是上午,街上的行人不少,沿街的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炊饼,炊饼。”远远地,许宣听到几声炊饼的叫卖声。只见一名身材矮小的汉子,有些吃力地挑着两个堪比他自己大小的蒸笼,边走边喊。
宋朝的炊饼指的是馒头。
许宣将他拦下,武大见有生意上门,就放下了扁担,打开蒸笼问:“这位道长,我这炊饼不多啦,一文钱一个,你要几个炊饼?”
“贫道云游四方,身无长物。你,能请我吃一个吗?”许宣笑眯眯问他,显得很是随和。
武大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他性情敦厚,颇为善良。见许宣掏不出钱,他也并不生气,将手中炊饼双手奉上,说:“既然如此,这一个就算我请道长吃的吧,吃不够了,我这还有。”
“哈哈哈,好。你既然如此慷慨,贫道也不能小气了。我看你身材矮小,不知你想不想长高?”许宣笑道。
武大叹气:“唉,我又怎能不想呢?我那弟弟,身高八尺,力大无穷。只是我天生矮小,手短脚短。道长莫要取笑我了。”
“无妨,无妨。”许宣轻轻将手放在武大头顶,一股真气涌入,不到片刻又收回了手掌。
武大只感觉一股暖流从从头顶走遍全身,待许宣收回了手,满怀期待的看了看自己的手脚,还是那般长短,顿时有些丧气:“道长,你莫要开我的玩笑了。这炊饼你要吃便拿走吧。”
“莫急,莫急。从今日开始,每夜子时,你的身高都会长高一尺,连续三夜。睡觉前放些吃的在床边,免得饿晕了过去。”许宣拿着炊饼,边吃边走,不一会就消失在人群中。
武大听完许宣的话,立刻挑着担子回家去了。他的娘子潘金莲见相公回来,连忙上前帮她把担子卸下来,问他:“回来啦,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
“今日生意好,差不多都卖完啦。我还遇到了一位道长,他说,他说...